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冯永芳 唐代“给事郎”辨析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08-14 10:52:13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冯永芳(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甘肃兰州  730020)
摘 要:给事郎这一官职名称在唐代是分两个时期而存在的,在不同时期其职责和官品也不相同。唐义兵初起至武德三年时的给事郎是沿袭隋制,作为门下省的从五品的职事官而存在。武德七年以后至唐朝末年的给事郎是作为正八品上阶的散官而存在。对唐代给事郎这一官职名称作一辨析,对进一步了解给事郎这一职官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唐代;给事郎;职事官;散官  
一、唐义兵初起至武德三年的给事郎
唐高祖从太原起兵时,“官名称位,皆依隋旧。及登极之初,未遑改作,随时署置,务从省便。”[1]1783唐初继承隋朝官制,并未作改动,给事郎亦是如此。直到唐高祖武德三年,给事郎才改为给事中。
《通典》卷21《职官三》“给事中条”载:大唐武德三年,改给事郎为给事中,后定为四员。[2]551
《旧唐书》卷42《职官志一》载:唐初因隋号,武德三年三月,改纳言为侍中,内史令为中书令,给事郎为给事中,内书省为中书省。[1]
由以上记载可确定唐初给事郎存在的时间为唐义兵初起至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武德三年三月时,才将所沿袭隋朝的给事郎更名为给事中。在沿用隋朝给事郎这一官名期间,这一官职的官品、职掌及人员配置都沿袭隋朝,未作更改。正如《隋书·百官志》所载:“移吏部给事郎名为门下之职,[2]位次黄门下。置员四人,从五品,省读奉案。”[3]794-795因此这一时期的给事郎是作为职事官而存在的。而在此之后,给事郎这一官职名称又被重新使用,但并不是作为职事官存在,而是以散官的形式出现。
二、唐武德七年至唐末的给事郎
唐高祖武德三年,将给事郎改为给事中后,给事中取代给事郎而成为门下省官职,而给事郎这一官职名称一度被弃用。直到武德七年,给事郎这一官职名称又重新被使用。
《旧唐书》卷42《职官志一》载:
武德七年定令:……又以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特进、正二品。左光禄大夫、从一品。右光禄大夫、正二品。散骑常侍、从三品。太中大夫、正四品。通直散骑常侍、正四品。中大夫、从四品上。员外散骑常侍、从四品下。中散大夫、正五品上。散骑侍郎、正五品下。通直散骑侍郎、从五品上。员外散骑侍郎、从五品下。朝议郎、承议郎、正六品。通议郎、通直郎、从六品。朝请郎、宣德郎、正七品。朝散郎、宣义郎、从七品。给事郎、征事郎、正八品。承奉郎、承务郎、从八品。儒林郎、登仕郎、正九品。文林郎、将仕郎,从九品。并为文散官。[1]1783-1784
同书同卷亦载:正第八品上阶:监察御史、……给事郎、文散官。[1]1799-1800
《新唐书》卷 46《百官志一》载:凡文散阶二十九:从一品曰开府仪同三司,正二品曰特进,从二品曰光禄大夫,……正八品上曰给事郎,正八品下曰征事郎,从八品上曰承奉郎,从八品下曰承务郎,正九品上曰儒林郎,正九品下曰登仕郎,从九品上曰文林郎,从九品下曰将仕郎。[4]1187
《资治通鉴》卷190“武德七年三月条”载:三月,初定令,……自开府仪同三司至将仕郎二十八阶,为文散官。胡注: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宣义郎,从七品下;给事郎,正八品上;征事郎,正八品下;承奉郎,从八品上;承务郎,从八品下;儒林郎,正九品上;登仕郎,正九品下;文林郎,从九品上;将仕郎,从九品下。[5]6091
由以上所引基本史料可知,唐高祖武德七年,又重新下令将给事郎列为散官二十九阶[3]之一,此时给事郎是作为散官而存在,其官阶为正八品上。但《通典》卷34《文散官》中又载:“给事郎、征事郎、承奉郎,并隋置散官。大唐因之”。[2]938唐人杜佑在《通典》中认为给事郎是隋朝所设置的散官,唐朝沿袭了这一设置。笔者认为唐代作为散官而存在的给事郎为武德七年新设,并非沿袭隋制。以下将予以论证。
《隋书》卷28《百官志下》载:(开皇)六年,……吏部又别置朝议、通议、朝请、朝散、给事、承奉、儒林、文林等八郎,武骑、屯骑、骁骑、游骑、飞骑、旅骑、云骑、羽骑八尉。其品则正六品以下,从九品以上。上阶为郎,下阶为尉。散官番直,常出使监检。[3]792
由以上《隋书》记载可知,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对官制进行了调整,在吏部设置了八郎、八尉。按其所载官品推算,给事郎在此时的官品为正八品上。依此时给事郎官品来看,是与上文中两《唐书》及《资治通鉴》中所载官品是一致的,即官品均为正八品上。从这一层面上讲,唐朝作为散官而存在的给事郎似乎正如《通典》中所载沿袭了隋朝。其实并非如此,《隋书》中亦记载了上述于吏部设置的八郎、八尉的主要职掌,即“散官番直,常出使监检”。即此时的给事郎是有职掌的。而《隋书》卷28《百官志下》又载:“居曹有职务者为执事官,无职务者为散官。”[3]781《隋书》对散官的定义为无职务者的官职。而此时的给事郎有具体职务,因此此为隋给事郎非散官之一例。又同书同卷载:
高祖又采后周之制,置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大都督、帅都督、都督,总十一等,以酬勤劳。又有特进、左右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朝议大夫、朝散大夫、并为散官,以加文武官之德声者,并不理事。六品已下,又有翊军等四十三号将军,品凡十六等,为散号将军,以加泛授。[3]781
由以上《隋书》记载可知,隋文帝采用北周官制,对隋朝官制加以修订,具体规定了为散官的官职名称,但其中并不包括给事郎。由此可断定隋文帝于开皇六年隶属于吏部的正八品上的给事郎不是散官。而在此之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于门下省所设的从五品给事郎,有具体职掌,亦非散官。因此,《通典》中所载“给事郎、征事郎、承奉郎,并隋置散官。大唐因之。”这一记载有误。确切的讲,给事郎作为正八品上阶的散官正式出现是在唐武德七年,对于《通典》中所载“……并隋置散官。大唐因之”之说,可以理解为唐武德七年所新设的给事郎只是借用隋给事郎之名,而并非沿袭其官制。因此,所言“给事郎为隋置散官,大唐因之”的说法甚为不妥。
附录:墓志所见唐给事郎人名简表
 
序号 时期 人物 出处   
1 高宗(永徽三年至永徽五年) 冯士良 《续集》光宅002   
2 高宗(永徽中) 苏大亮 《西安续编》44   
3 高宗(总章二年始授) 史道德 《续集》仪凤016   
4 高宗(咸亨四年) 王基 《续集》长寿005   
5 睿宗(文明元年) 成忠 《汇编》垂拱051   
6 宣宗(约大中三年至大中六年) 孟秀荣 《续集》大中035   
7 太宗(推测) 高孝弁 《续集》显庆002   
8 太宗至高宗(推测) 王伏奴 《汇编》咸亨027   
9 高宗至武则天(推测) 成弘意 《汇编》垂拱003   
10 武后至中宗(推测) 韩思 《汇编》开元383   
11 中宗(推测) 费□ 《续集》神龙008   
12 中宗(推测) 蒋励己 《续集》景云003   
13 玄宗(推测) 路循范 《汇编》开元329   
14 玄宗(推测) 王祐[4] 《续集》元和003《新出·河北[壹]》99   
15 玄宗(推测) 范楷 《白银金石校释》三 会宁县 范楷墓志   
16 代宗(推测) 卢峤 《汇编》贞元041   
17 代宗(推测) 杜阅 《西安续编》120   
18 代宗(推测) 高近 《西安续编》122   
19 德宗(推测) 张士源 《汇编》建中001   
20 德宗(推测) 张周 《汇编》建中011   
21 德宗(推测) 李谦 《汇编》贞元041   
22 德宗(推测) 周平 《续集》开成014   
23 穆宗(推测) 刘宽夫 《续集》长庆006   
24 文宗(推测) 豆卢卓 《续集》大和032   
25 文宗(推测) 王顼 《汇编》开成030   
26 宣宗(推测) 乐维弁 《续集》大中010   
27 宣宗(推测) 李式 《续集》大中012   
28 宣宗(推测) 卢知宗 《汇编》大中083   
29 宣宗(推测) 秦贯 《汇编》大中139   
30 宣宗(推测) 卢传 《新出·河南〔叁〕千唐志斋〔壹〕》318   
31 宣宗至懿宗(推测) 李仲璋 《汇编》光化001   
32 懿宗(推测) 刘重易 《汇编》咸通072   
33 懿宗(推测) 李延祚 《续集》咸通025   
34 懿宗(推测) 杨复均 《续集》咸通020   
35 僖宗(推测) 马师璠 《续集》乾符001   
36 昭宗(推测) 李应坤 《汇编》光化001 
表格说明:
1.表中应将作为职事官和散官的给事郎都列入表中,但经查现存文献,尚未发现作为职事官的给事郎,故所列人员是作为散官而存在的给事郎。
2.表中给事郎以时间顺序排列,对于墓志中未明确被记载的给事郎,其时间为笔者依据墓志考证推测所得。故在所推的时间后注“(推测)”二字。
3.表格中的墓志出处多被简化,其所对应全称为:《唐代墓志汇编》——《汇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续集》,《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北/河南》——《新出·河北/河南》,《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续编》——《西安续编》,《白银金石校释》仅有一例,未作简化。


注释:
[1][后晋]刘昫.《旧唐书》卷42《职官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786页。《旧唐书》卷1《高祖本纪》、《资治通鉴》卷188“武德三年三月条”([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88“武德三年三月条”,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5990页)所载与此略同,只是《旧唐书》卷1《高祖本纪》中明确了改官的具体日期为三月己卯日,第10页。
[2]关于唐代所承袭的隋代门下省给事郎来源问题,叶炜在《隋与唐前期的门下省》一文中曾有所论证,他认为隋炀帝时给事郎既不是像《唐六典》认为的那样,由北齐之给事中、文帝之给事经过减员、改名而成,也不是如《通典》所记“移吏部给事郎为门下之职”。而是如《隋书·百官志》下所谓的“移吏部给事郎名为门下之职”。并指出“如果以名实统一的原则考察大业三年后门下省‘省读奏案’的从五品给事郎,则应该说是在大业三年改革中首创的”。其文所论甚确。吴宗国主编《盛唐政治制度研究》,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第123-124页
[3]《旧唐书》卷42《职官志一》和《新唐书》卷46《百官志一》均记载文散官有二十九阶,《资治通鉴》卷190“武德七年三月条”却载为“自开府仪同三司至将仕郎二十八阶,为文散官”。对于文散官二十九阶或二十八阶的两种记载,本文暂从两《唐书》所载。
[4]《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中载为“王智”,而《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北[壹]》载为“王祐”。经查墓志拓片,当为“王祐”,《续集》所载为误。
参考文献:
[1][后晋]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唐]杜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8
[3][唐]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4][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5][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2011
作者简介:
冯永芳(1993--)男,汉族,山东菏泽人,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隋唐史。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511860427    69389197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