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吕伟国 教师拿什么“吸引”学生-----听公开课的启示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0-10 09:27:24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吕伟国甘肃省酒泉市东苑学校   甘肃酒泉  735000)   

 要:教师在课堂中拿什么吸引学生呢?我想应该是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课堂。用自己独有的人格魅力、幽默风趣的语言、渊博的知识…..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诚然一千个教师自然会有一千种不同的“个性课堂”。当然,“嫁接”别人的教学特色供自己所用,是完全可以的,但一定要保留自己的东西,不可全盘照搬,只有这样,你就是你——就是你个性课堂。

关键词:语言个性—“粘”住学生;“知识个性”—牵住学生素养个性—勾住学生

但凡公开课,教师为了表演的“精彩”,形成师生互动的“热烈课堂”,课前都要准备各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道具——激励的语言(你真棒、你真聪明-----)——物质刺激(小红花、小红旗、一支铅笔------)——不切实际的承诺(只要表现好带你们……)。似乎不维如此,不是公开课。似乎不维如此,不能体现教师水平。

多年来,各种公开课已经在人们的心目中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那就是一堂优质的公开课必须是“完美的”。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成了“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变成了“无懈可击”的表演,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讲究“精雕细琢”的形式,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便越来越成了各种“模式”或生搬硬套或惟妙惟肖的翻版…..这样的公开课的却很“完美”,但也很虚假。这一方面有违教师职业道德,另一方面等于是公开地给学生进行作假示范。学生只能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定式框架内,在教师所谓“精彩”的表演中,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不能也没有机会提出自己的问题,更谈不上自主发展了。

教师对名家的迷信,对教材地迷信,对程式化教学模式的迷信,是造成这种“完美效应”的重要原因。

教师在课堂中拿什么吸引学生呢?我想应该是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课堂。用自己独有的人格魅力、幽默风趣的语言、渊博的知识….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一个人成长的环境不同,知识涉猎的宽广,生活阅历的深浅,不断汲取新知识的多少……在教学中都会影响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诚然一千个教师自然会有一千种不同的“个性课堂”。当然,“嫁接”别人的教学特色供自己所用,是完全可以的,但一定要保留自己的东西,不可全盘照搬,只有这样,你就是你——就是你个性课堂。

一、语言个性——“粘”住学生

一个语言诙谐幽默、生动活拨的教师一定是学生喜爱的教师。英国学者鲍门在《幽默教学—一门表演的艺术》一文中指出: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刺激学生兴趣,使学生学的更好。因此教师要培养这种在学生听觉疲劳的情况下幽他一默的“个性教学”,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从而形成自己课堂效益的个性化。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师: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们紧张吗?生:不紧张。师:不紧张?好,那谁敢到黑板上写几个字?(学生无人举手)师:你们不是说不紧张吗?(有一个学生举起手)师:好,你过来。我就喜欢勇敢的孩子!(学生走上来)请你把今天要学的课题写在黑板上。(学生写字,但“晏子使楚”四个字写得大小不匀,台下学生哄堂大笑)师:你们别笑,也许他这样写是有所考虑的。我们今天学的这一课里主人公是谁?(生答“晏子”)所以嘛,他把“晏子”两个字写得很大!(众笑)你讨厌不讨厌楚王这个人?(生答:讨厌)所以他把“楚”字写得最小!(众笑)这一段对话,不可能是备课时设计好的,是一种“即兴”之作。但是,它却具有多方面的意义。(1)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表现自我的勇敢精神,表现了“师之愿”;(2)巧妙地抚平了哄堂大笑给这个写字的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损害,表现了“师之爱”;(3)幽默地把一种偶然现象(该生写字大小不匀)转换为写字与情感的内在联系(虽然该生并无此意),启示了一种心理付之行为的必然,这是“师之趣”;(4)机智地渗透,甚至点明了对课文人物的认识,这是“师之情”;(5)所有这些都是在一瞬间即兴发挥,表现了“师之智”。听这老师的课你无法推测出他的下一步要做什么,而且经常会出现谁也始料不及的设计或场面。也就是说,每次听这位老师的课都会有新意,同一篇课文这位老师每一次讲都会有不同的教法,从无固定的模式,似乎“无法无天”。篇篇不同,次次出新,语出难料,机智叠出,诙谐幽默,笑中感悟,这恐怕就是这个老师的教学充满着诱人魅力的原因了。幽默并不是先天有之,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比较规律,善于”嫁接”其它领域学科知识,幽默便会“幽默”于我们的教学。

二、“知识个性”——牵住学生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引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捶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教师对教材的熟知,对相关学科知识的“嫁接”,对人文地理的谙熟,在学生思路“断电”的情况下予以点拨、暗示。往往能起到“柳暗花明”的启迪作用。如二年级苏教版下册有许多这样的题目:40名学生海边游玩,他们每人都想吃1盒冰淇淋,冰淇淋买4送1,只要买几盒冰淇淋就够了?解答为:40-40÷(4+1)。这样的答案学生能理解吗?对“买4送1”的理解是一个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大部分学生也只能“凑”而得之。象这类应用题学生一时无法解答,教师不妨就让学生设想去买冰淇淋,例举出一些简单的情况:如5个人吃你会怎样买?10个人吃又怎么买?……把“台”先搭好,让学生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再同学解。虽然一些问题看起来比较幼稚,教师好象不能控制,但是真真切切使学生经历问题的产生和解决过程。

三、素养个性——勾住学生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当然就会有不同的“人格魅力”。有的人严谨,就会影响学生形成“一丝不苟”的学习、做人态度:有的人幽默,就会影响学生形成乐观、积极向上、做人豁达的性格。老师永远是学生模仿的一面镜子。有时你说话的方式方法,甚至举手投足都会被学生模仿。因此教学中教师大可用你的特殊表现方式,吸引学生。一位教师在下午上公开课时,学生对教师配合不积极,有点思想开小差,精力不集中,这时教师没有批评学生而是一手拿书,一手在空中作画弧状,突然停止说话2秒,这时学生似乎意识到什么,重新打起精神听教师讲课,待学生的思维集中时教师才接着讲,这比教师停止讲课大发雷霆后,被迫学生做好再讲效果要好。有时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特别的动作,突然提高说话音量……都会让学生“抛锚”的思维重新归位。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这两句话其实说的都是一个意思:身教胜过言传。做教师不光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平常的教育教教活动,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影响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既是我们的素养,也是我们的义务!每一个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资源,都是课程!因为最好的教育,莫过于示范。做最能吸引学生的教师,莫过于感染。

这样的公开课才是有亮点、务实的、可看的正真“优秀公开课”。

 

作者简介:

吕伟国,大专学历,一级教师,从教27年,区级学科带头人。参与研究的两项课题通过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鉴定,多篇论文在《德育督导》、《科普通话》等省级刊物发表。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511860427    69389197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