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周春雁 大学生不良行为成因及教育转化措施案例研究——以长环院五年制高职分院为例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0-30 09:02:29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课题,编号:SZ201808
大学生不良行为成因及教育转化措施案例研究
——以长环院五年制高职分院为例
周春雁(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1)
摘 要:大学生的不良行为会给本人、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会给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带来阻碍,作为教育管理者有必要根据大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找到问题的根源,以采取有效措施教育、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纠正不良习惯,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合格的成才。
关键词:大学生;不良行为;转化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但是,目前高校部分大学生不仅不珍惜青春好时光发奋图强,还做出各种不良行为来,与中国梦这个大格局很不相匹配,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帮助这类大学生找出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改变,以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一、大学生不良行为的界定与类型
1.不良行为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1)概念。大学生不良行为是指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发生的违背社会道德标准与规范,违反所就读学校校规校纪,对社会、学校、他人或自身造成不良影响或危害的外显性的行为,不包括受法律和刑事处罚的违法犯罪行为。
(2)研究对象及案例来源。本研究的人群界定为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五年高职分院学生。案例主要来源于该分院2015-2018年三年的受纪律处分的学生的跟踪辅导记录和成长室里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辅导记录,共计81例。
2.大学生不良行为的类型
综合文献资料和对辅导员、班主任、宿舍管理老师及直接相关的管理者的访谈结果显示,该分院当前大学生的不良行为主要表现在学习、网络、诚信、人际关系、生活习惯、安全等方面。
(1)不良学习行为。从统计的数据显示,该分院学生在不良学习行为上主要表现为迟到、旷课、上课扰乱纪律、上课睡觉。旷课最高纪录达30节,因旷课受处分的三年来共计12人。
(2)学业失信行为。主要表现为考试作弊、抄作业、上课交手机壳或模型机(该分院规定学生上课要将手机收到手机袋以物理的方式规避玩手机的时间)。数据显示,因为考试作弊受处分的三年来共计5起。抄作业现象比较严重,据调查,一些班级作业版本不超过5个,部分学生在收作业时才匆匆忙忙拿别的同学的作业抄一下以应付老师的检查,全然不知作业云。
(3)不良网络行为。统计数据及访谈结果显示此类不良行主要表现为逃课去网吧上网;上课偷偷地玩游戏、看电子小说、聊天;晚上躺着玩游戏、追剧、看电子小说到凌晨;晚上翻护栏跳窗去网吧通宵上网等。
(4)人际关系不和谐。数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善于处理同学之间关系,比如处分统计上显示三年来共发生12起严重打架事件,且理由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件;另一方面表现为不能处理好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比如顶撞或侮辱老师,不接受、不理解老师的教育。
(5)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满足自己的某些欲望。3年的处分统计显示,晚上跳窗翻栏杆受处分的有21例,晚归晚不归受处分的有28例,而这些行为重则可能导致生命危险,轻则伤身败体。
(6)不良生活习惯。此类行为,资料上主要显示为喝酒、醉酒、过早染上烟瘾。为保护学生身体健康,学校制定了比较严格的制度,但是部分青少年受官僚主义的影响过早地染上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三年来因抽烟受处分的有17人,因组织喝酒、醉酒受处分的有15人。
二、大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
从受处分学生的跟踪辅导和成长室辅导记录来看,大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可归结为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
1.自身因素
(1)自我评价失实。五年制学生基本上是中考失利群体,其中一部分同学本可以考上普高,因中考发挥失常不得不来读职高,这类的部分同学认为没考上高中就低人一等,意志变得消沉;还有一部分同学原本成绩差来读的职高,心中早就形成了学习差就什么都差的颓废心理,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优劣势。
(2)习得性无助。辅导记录中显示一些学生因长期被家长、老师批评,自己也跟着不认可自己,破罐子破摔,为所欲为。
(3)目标管理模糊。访谈和辅导记录中诸多高职学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要去向哪,没有追求没有动力,只求苟且眼前,故生活、学习自律性不强。
(4)极端性格。资料中显示,部分学生不良行为由学生自身的极端性格造成,比如易怒易暴、冲动、抑郁都可能造成学生不良行为行为发生,甚至作出令人后悔事件。
(5)自我管理失能。大部分学生在中小学处于监管状态,在校有老师监管,在家有父母监督,入校后处于开放式的被管理状态,犹如脱缰的野马,不能进行自我管理。
2.家庭因素
案例显示,家庭教育是导致学生不良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
(1)家庭教育方式不恰当。首先表现为溺爱教育,一些学生从小就享受着家庭无条件地满足的教育方式,要什么就有什么,出了事情家长兜着,这类学生从来以自我为中心,对长辈、对制度没有敬畏感,常滋生事端。其次为暴力式家庭教育。一些不良行为学生自述在家父母动辄拳脚,这类学生一方面会将自己在父母那里受的暴力发泄到别的同学身上,另一方面会油盐不进,我行我素。第三,家庭教育观念不一致。部分家庭有几位长辈就有几种教育观念,长辈之间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各执一词,造成孩子矛盾犹豫的心理,导致孩子三观模糊,遇事没有主见,对是非判断不清,犯了错误还不知道错在哪。
(2)隔代教育的纵容。不良行为学生与祖辈们的爱的方式很有关,祖辈们总想把自己幼年时物质匮乏精、神生活难以满足的经历,弥补在当今社会应有尽有在后代身上,满足孙辈的一切要求,对孙辈不当行为不矫正相反还骄纵,加上独生子女居多,长辈更是视孩子为心头肉、掌中宝,过分地溺爱造成孩子没有责任感、节制感,不良行为也相伴而生。
(3)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大学生的不良行为与个体成长中父母教育缺失很相关联。留守家庭大学生长期见不到父母,得不到父母的关照与爱,心理孤僻、脆弱、没有安全感,平时的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矫正与指导,一些不良习惯和心理问题就生根发芽了。
(4)不和谐家庭教育的失衡。家庭不和谐是大学生不良行为甚至问题心理形成的重要根源。不和谐家庭这里主要是指单亲、离异、父母婚姻不和谐家庭。这类家庭的孩子容易产生没有安全感、消极、多疑,对周围的人心存戒备,在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脾气暴躁或抑郁,人际关系不良,容易与他人起冲突。
3.学校教育因素
长环院五年制高职分院大学生,大多数年龄是处于15-21岁之间,这期间学生的素质还有可塑性,但因学校的某些原因致使学生做出一些不良行为。
(1)学校发展跟不上时代的脚步。首先学校不仅校舍比较陈旧且硬件设施比较落后,比如学校的诸多教室还不能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形式还是原始的粉笔书写,与现代信息化教学不相匹配,学生还是被动的接受者,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学生的学习无压力感。五年制整个学习过程中只有期末考试,有些还没有考试;作业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次;一天两到八节课,课余时间太多,容易无事生非。第三,有些制度模棱两可,师生执行起来困难。
(2)分离式教学。部分课堂教与学严重脱钩,有些老师只是履行学校教学制度完成教学任务,不顾教学质量的高低,老师神一样地叨、没有互动、没有师生对话、也不管教学秩序,整堂课下来师生互不相干,这样没有生趣的课题学生肯定厌学,也会生出许多学生不良行为来。
(3)管理方式产业化。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对学生管理过程中主要依据制度,而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是需要老师来与他们谈人生、谈理想的,需要辅导员老师花大量精力来陪伴他们成长,特别是不健全家庭学生更需要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但是我们很多时候只把学生当做产品在管理,而忽视了他们内心的需求,以至于部分学生会做出一些异常行为来找存在感。
4.社会因素
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与社会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五年制的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处于不成熟状态,他们容易吸收外来信息,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熏染、同化。社会上的各种风气、各色现象、各类传媒中的舆论导向都会不同程度地作用在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上,会对他们的身心产生巨大的影响。如部分大学生受西方思想观念中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不正当的两性主义等凸显个人价值观及生活方式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的道德观念意识薄弱,责任感缺失,没有团队意识,自私自利,爱占小便宜,这样必然会被孤立,成为社会生活的边缘人物,这种人物很容易产生许多不良行为及心理问题。
三、大学生不良行为的教育转化实现策略
总结成功转化的案例,老师们所采取的可行性的教育转化措施和方法如下:
第一,用心关注。一些辅导老师对那些因家庭原因长时间缺爱的学生会倾注很多关注,平时尽可能地关心、鼓励、引导、感化他们。这过程中辅导员需留心观察被辅导者的一切。如,他/她迟到时就当做没看见,没迟到时表扬他/她是一个守时的人;还会跟任课老师进行沟通,只要该生举手就请他/她回答问题,如果回答对了要老师及时给予表扬;被辅导者如果身体不舒服要亲自到医务室为他/她拿药或者陪同去医院。真诚所至,金石会开,他们会积极做出相应的反应,会跟着老师改掉身上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第二,真情陪伴。在辅导过程中,一些老师用到了陪伴教育,具体表达为“真情陪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等。经咨询相关老师,他们认为对家庭不和谐、留守、自我认识不强的学生经常会用到这种方法。比如,陪着学生做各种活动;陪伴学生做各种抉择;痛苦时陪着他们一起哭,开心时陪着他们一起笑,目的是让学生在情感上有所依托,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认知与判断能力。
第三,与家长形成合力。从某种程度来说,一些孩子是父母婚姻及不良嗜好的牺牲品。我们在辅导学生的同时还要辅导父母,让家长明白自己的角色失误,让家长重新承担对孩子陪伴和教育的责任。引导家长多用正面的、积极的教育,主要关注孩子的优点;建议家长遇事与孩子商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与爱,及承担家庭责任,从而消退孩子的不良行为。
第四,突出特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方面,比如有些孩子爱唱歌、会画画、组织能力强、能言善辩等等,只是需要我们花精力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一旦发掘到,我们就重点培养他们的优点,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挖掘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第五,一帮一互助行动。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与模仿有时远远超出老师的说教与指导,辅导过程中,我们会开展朋辈辅导,实行“一帮一互助”行动,这样既激发了优秀生的责任感及热诚,同时带动了不良行为学生模仿优秀学生的行为举止,见贤思齐自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第六,心理教育。一方面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心理教育活动,另一方面根据不良行为学生不同类型开展相应的团体辅导、个体辅导、素质拓展等心理教育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避免不良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丽波、朱熙勇.大学生不良行为引导研究[J].知识经济,2008(02)
[2]刘星.大学生不良行为及对策探析[J].管理观察,2009(17)
[3]贾晓红.大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J].长治学院学报,2006(8)
作者简介:
周春雁(1973--)女,湖南祁东人,现担任在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大学生行为及心理问题。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511860427    69389197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