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贾丽艳 藏传佛教东方持国天王手持乐器探微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1-15 08:48:21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基金项目西藏大学2017年青年科研培育基金项目“藏传佛教‘夏益阔松’(东方东方持国天王)手持乐器探微”项目编号:ZDPJSK1711

藏传佛教东方持国天王手持乐器探微

贾丽艳西藏大学艺术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东方持国天王造像在藏传佛教绘画艺术中极为常见,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西藏信仰文化中的重要载体。其形象广泛见于众多的寺庙壁画、唐卡艺术中,在信众中的普及程度很高。在图像标本和相关文献记述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乐器。本课题以其手持乐器切入展开研究,并结合有关琵琶的文献记载,借助有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揭示琵琶以及西藏民族乐器扎念在藏传佛教绘画中被借用及其演变、转换的相关情况。从而窥探外来文化的本土化趋势,同样作为弹拨乐器琵琶和扎念之间在形象及宗教寓意上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藏传佛教;东方持国天王;手持乐器

一、东方持国天王简述

随着佛教的传播,其天神体系中的天王形象也随之传入中国,其中的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也被称为“四大金刚”。四大天王为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于第一重天,根据佛教经典记载,四大天王有: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多闻天王,他们作为佛的护法,分别在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镇守四方,以造福民众。

东方持国天王,又称为“提多罗吒”,藏语“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文献中记载,“住在东方,肤色浅绿,一面二臂,手弹琵琶,文静和气,丝宝延身,光芒逼人,珍宝铠甲,转轮王相。”[1]是佛教四大天王之一,佛教寓意了他坚持坚守,富有责任感的教化意义,在西藏对于东方持国天王的信仰,不但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还拥有广大的信众基础,其造像遍布各个寺庙,其形象广为人知。

二、汉传佛教中东方持国天王的手持乐器

四大天王是印度古代神话传说和古印度佛教中的形象,佛教传入汉地,在汉传佛教寺庙中,信众供奉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手下又各有八位大将,帮助管理所属各处山河、森林以及地方小神。其中东方持国天王形象在汉传佛教经典中记载为“深白色,穿甲胄,手持瑟琶。他住须弥山黄金埵,是主乐神,故手持瑟琶,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法。”[2]著名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讲述,四大天王形象传入后被彻底汉化,四大天王为商朝佳梦关的魔家四将,其中东方持国天王,奉命抵抗周武王大军,手持瑟琶,拨动琴弦,能使周军横尸遍野。在《通俗编》中介绍到,寺内四大天王各持一物,所谓“风调雨顺”四字。东方持国天王执瑟琶,调也,民众赋予了其美好的寓意。

在汉传佛教中,只要有寺庙都会有形态不同的东方持国天王形象,从文献记载来看,其手持乐器多以瑟琶为主。瑟,是中国原始的的丝弦乐器之一,弹拨乐器;琶,即琵琶,是我国古代弹拨类弦鸣乐器,木制四弦,半梨型音箱。南北朝时由印度经龟兹传入内地,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通过图像发现,文献中记载的东方持国天王手持乐器瑟琶,形制基本为琵琶等丝弦类弹拨乐器。现存的一些图像形象显示汉传佛教中东方持国天王手持乐器以琵琶乐器居多,在《论三弦源流的多元性》一文中还提到其手持乐器为三弦。

三、藏传佛教中东方持国天王的手持乐器

关于东方持国天王形象的描述和记载,在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中各有不同,在此论文中,仅对其手持乐器部分展开分析。文献经典中多记载,汉传佛教中东方持国天王手持乐器以琵琶乐器居多,在藏传佛教中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音乐文化背景,其手持乐器形象除早期的持琵琶外,还出现了西藏民族乐器扎念

文献中记载“毕旺在印度称之谓乐器‘当布热’,在藏语中称为‘毕旺’或‘居芒’,是显密乘吠陀派所普遍盛行的,神仙、天界乐师、龙部与人等几乎所有具有能者普遍享用的乐器,妙音佛母与持国天王之相标识。”[3]在藏传佛教中,东方持国天王持一种叫做“当布热”的乐器,有关专家研究认为“扎念是一种梵语叫做‘当布热’,藏语中称为‘居芒’的乐器”[4]由此看来,藏传佛教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的弹拨乐器乐中应有扎念。

扎念是西藏具有代表性的弹拨乐器,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从而在藏区广为流传,常与民间歌舞配合一起演奏。在藏区很多造像艺术中,扎年琴的形象极为常见,如寺院壁画、雕塑和唐卡等,笔者2017年6月在日喀则康马县乃宁寺[5]做田野调查时,拍摄到寺庙内手持扎念的东方持国天王雕塑(参见图一)。“尽管个别寺院东方持国天王手中演奏的是弹弦琴当布热,但总的还是呈现出伴随佛教全面西藏化,弹弦琴当布热逐渐被扎念所取代的特点。”[6]由此可见,现今藏传佛教东方持国天王手持乐器多为扎念,这有别于汉传佛教佛经经典的记载,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佛教护法神形象在佛教艺术文化的传播发展中,已趋向于本土化。

                  

图一  乃宁寺的东方持国天王雕塑造像(笔者拍摄于2017年6月)

四、藏传佛教东方持国天王手持乐器的演变

在千年前的西藏高原上,人们凭借着智慧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经过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创造出了独特的高原文明。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它呈现出一种神秘、古老、奇特的文化魅力。西藏文化的发展与宗教息息相关,早在吐蕃王朝时期佛教传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佛教弘传,结合本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在藏传佛教的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其天王形象随着与西藏本土文化的融合发生变化。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在藏区现今能看到的大部分东方持国天王形象,其手持乐器已由文献记载的琵琶转换为扎念。笔者2019年1月在萨迦寺采访时,僧人塔钦[7]介绍,在藏区,由于宗教原因,寺院僧人和信众并没有把带有宗教性质的壁画、雕塑等天王形象作为艺术去欣赏,而是一种供养,天王手持乐器的变化也并不是为了审美需求。在他进入萨迦寺时,寺内的墙壁上东方持国天王形象就是这样,后来寺院墙上的壁画破损之后描绘过很多次,有些是僧人描绘,有些是附近工匠完成,期间壁画发生的变化没有具体记录。现在大殿外的天王壁画虽已经有些损坏,但是依然能看清楚东方持国天王手持乐器为扎念(参见图二)。

 

图二  萨迦寺大殿外东方持国天王壁画图像(笔者摄于2019年3月)

通过查阅文献图册,显示藏传佛教早期的东方持国天王手持乐器和汉传佛教中手持乐器基本为琵琶类乐器(参见图三)。琵琶是弹拨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装有四根琴弦,原颈与面板上有用于确定音位的“相”和“品”。现有文献中提到有图像表明,东方持国天王手持三弦,那么汉传佛教中东方持国天王手持乐器应属于琵琶类乐器,不是单指琵琶一种乐器。在历史上记载的琵琶,也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随着佛教传入西藏,各类佛教形象也随之传入,“早期的妙音天女大多手持类似‘曲项琵琶’的有品乐器,少部分则为另一种半梨型有相无品乐器,都泛称‘丹不热’或‘毕旺’。在藏传佛教绘画当中,妙音天女手持的乐器是到了后世才逐步逐渐扎念的造型。”[8]此为佛教传入后,佛教造像形象与西藏文化相结合出现的本土化形象。由此推断,东方持国天王手持乐器出现扎念,也是其形象呈现本土化的结果。

 

图三  笔者翻拍于《五百佛像集:见者获益》,中国藏学出版社,2011年版

五、结语

藏传佛教东方持国天王手持乐器的借用和演变、转换,是一种外来文化本土化的趋势,其手持乐器从琵琶到扎念,形制、音响和演奏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不管是琵琶、三弦或是扎念,现存造像中东方持国天王手持乐器都选用了弦乐器,在佛教的角度手持乐器作为法器,被寓意了多层意义。其一,弦乐器在演奏过程中,讲究适度,丝弦要调整到松紧适中,太紧则易断,太松则奏不出声响,体现了佛教的“中观”思想;其二,是主乐神,弦乐器具有较强的旋律性,音乐表现力强,东方持国天王通过音乐来感化众生,净化心灵,传达一种文静和气的思想,从而教化众生。

从扎念在藏传佛教中的寓意方面来看,扎念作为弦乐器表现力强,有较强的音乐性,在民间应用广泛,但是在藏传佛教中并不会作为演奏乐器出现,在一些寺院的佛事活动中也只是充当道具使用。在藏传佛教中乐器本身就具有对众生传达法音,加持福力,对本尊神、护法空行等发出信息已借助法力的方便与智慧融为一起的作用。由此看来,藏传佛教东方持国天王手持乐器从琵琶到扎念,它们所要传达的音乐的教化寓意并没有发生变化。结合课题研究内容,撰写论文,笔者通过分析藏传佛教中东方持国天王手持乐器的借用和演变、转换,浅析了外来文化的本土化现象,针对其中的文化交融、涵化现象,将作为笔者后续深入研究的对象,进一步探讨分析。

 

注释:

[1]久美却吉多杰著曲甘·完玛多杰译.《藏传佛教神明图谱——护法神》,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3页

[2]马书田著.《中国佛教诸神》,北京:团结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第326页

[3]扎西加措著.《密宗服饰与法器》,拉萨: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1996年藏文版第139-140页

[4]觉嘎主编.《藏族传统乐器——扎念》,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21页

[5]乃宁寺,也称为乃宁曲德寺或者南尼寺,是西藏历史上一座重要的寺庙

[6]格桑曲杰著.《中国西藏佛教寺院仪式音乐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292页

[7]萨迦寺僧人,原萨迦县人,现在中国佛学院学习,访谈时间:2018年1月

[8]觉嘎主编.《藏族传统乐器——扎念》,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19页

参考文献:

[1]更堆培杰.西藏宗教音乐史[M].拉萨:西藏民族出版,2009年版

[2]更堆培杰.西藏音乐史[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3]黄明信著.《吐蕃佛教》,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年版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