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向晓岚 高校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探析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2-24 08:55:07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向晓岚(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都江堰  611830)

 高校内部审计是高等学校内部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高校内部审计结果运用的角度,就如何彰显高校内部审计作用、体现内部审计价值、实现内部审计监督职能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现状分析内部审计结果运用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快速提升,提高高等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的需求愈加强烈,高等学校在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同时愈来愈重视自身的内部管理。内部审计作为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高等学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学校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内容。近几年,高校内部审计日益受到重视,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发挥高校内部审计“免疫系统”作用、实现内部审计最大价值、运用内部审计结果便尤为重要。

一、基本概念

1.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我国内部审计最初萌芽于西周时期,内部审计制度实行于十九世纪下叶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产生和发展时期,现代内部审计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得到较快发展,尤其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管理者意识到内部审计是加强内部控制、减少成本、提高经营效果、促进组织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内部审计作为组织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2.高校内部审计

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对学校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并进行确认、评价、咨询,旨在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从而促进学校事业目标的实现。它是规范高校权力运行的重要手段,是强化高校过程监管的重要方式,是提高高校资源绩效的重要保障,是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和健全权力约束机制的重要措施,对促进高校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挥好高校内部审计“免疫系统”作用有利于规范高校经济管理,落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提高资源绩效。

二、高校内部审计结果运用的现状

毫无疑问,高校内部审计在强化管理、防范风险、提高效益、促进廉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是,怎样实现内部审计的最大价值?笔者以为,运用好高校内部审计结果对实现内部审计价值至关重要。虽然,四年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高校要运用内部审计结果,但客观上内部审计结果的运用在不少高校仍然是比较弱的。

1.审计协作机制不完善,审计整改虚化

高校的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在制度上保证了审计工作得以深入开展和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不过领导小组往往更加注重听取审计情况汇报,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了解和掌握之后,往往缺乏对问题进行“一盘棋”整改的布局,缺少对一些实质性问题的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缺少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的指导意见。学校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机制不够健全,比如审计发现的人事、财务、资产、基建等方面的共性问题,其背后往往反映出制度缺陷、制度缺乏、执行不力、认知缺失等等根本性问题,问题的整改需要多部门联动和协作,紧靠审计部门和被审计对象推动难以取得整改实效。

2.审计约束机制不健全,审计作用弱化

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比较大的三块业务是预决算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预算管理审计主要是对“资金”的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主要是对“制度”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则主要是对“领导”的审计。预算审计结果没有作为部门次年预算审查的重要参考,内控审计结果没有作为当年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没有作为干部选任的重要参考,导致审计结果被轻视,审计作用被弱化。

3.审计结果不公开,审计监督乏力

高等学校知识分子集中,高校校园乃斯文之地,且高校教职工群体相对比较稳定,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熟人社会,学校对审计公开持谨慎态度,基本不公开,尤其是经济责任审计,能看到审计结果的人的范围十分有限,不利于开展监督。

4.审计时效性不强,审计结果淡化

为便于审计实施,往往采用事后审计,审计时效性差的问题一直还存在。比如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按照要求应当先审计后离任,但操作中往往是先离后审、或边任边审,结果审计归审计,任用归任用,审用分离,淡化了审计的监督作用。被审对象有的已离开原单位,有的虽在本单位但已升职,继任者或抱着“新官不理旧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或以不了解前任工作为由消极对待审计,审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受挫。对在本单位已经升职的被审计对象,如果审计出问题,无论问题大小提出来都感到为难。对有的审计结果须在原单位落实整改,比如罚款、收缴(款),审计决定难以执行。

5.审计问题缺乏界定,审计责任泛化

审计报告就事实叙述事实,写实性的描述多,陈述罗列问题本身多,缺乏对问题的归纳、界定,可采纳性差。

三、高校内部审计结果运用现状的原因剖析

1.审计站位不高,审计整改重视不够

所谓谋定而后动,“谋”也是一个认识加深和思考的过程,是对审计整改的谋篇布局。审计整改是审计的后半篇文章,审计的最大价值之一在与审计整改。没有整改的审计是无效的审计。对审计整改的不彻底,冲淡了审计的效果。

2.审计力量未整合,审计整改存在盲点盲区

审计工作是交由审计部门负责实施的,但审计整改则牵涉学校诸多方面,参与审计整改的各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各部门只关心于“一域”,部门之间缺乏联合协作、良性互动,甚至相互替代,缺乏“全域”的审计整改方案,使得整改合力缺乏,部门业务边界之间容易出现整改盲点,形成整改盲区。

3.审计结果不变“现”,审计整改打折扣

审计结果没有对错误的行为进行纠正、给予惩罚,面对“第一扇破窗”不闻不问,既不修补,也不惩戒,实则给出了坏的示范效应,其后果则使得审计整改动力不足,整改多停留在表面,整改工作流于形式,整改难如人愿。

4.审计质量不高,削减了审计期望

本科高校和部分高职院校单设了内审机构但人员仍不足,特别是部分高职院校内审机构与纪检监察或财务等部门合署办公,且整体上高校审计专业人员缺乏,审计力量不足,业务能力不强,审计人员专业结构单一,撰写的审计报告质量不高直接影响了整个审计工作的质量。

四、高校内部审计结果运用的对策建议

为促进高校内部审计整改落到实处,更好实现高校内部审计价值,加大高校内部审计结果运用力度,结合工作实际,笔者对高校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深化和完善高校内部审计结果运用工作。

1.完善审计结果运用的保障机制

高校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直接负责、内部审计领导小组的建立和党组织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是高校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保障,是开展好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前提。作为具体指导审计工作的领导小组,是审计整改工作的后盾和依靠,在听取审计情况汇报的基础上,应当加强问题分析、研判,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整改指导意见,把审计整改作为整体布局进行统筹安排,作出明确任务分工,不断释放、传导审计整改的压力,促使整改部门切实有效整改。

2.健全审计整改协作配合机制

审计监督与学校内部的其它监督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发挥监督作用。对普遍性、典型性、倾向性问题的整改,在涉及领域、涉及部门主动研究问题,明确整改方案,完善具有操作性、规范性的控制措施,建立有关制度规定的同时,审计部门与组织、人事、基建、资产、纪检、监察、教育、教学、督办、科研等部门建立起审计整改协作机制,发挥整改协调协作功能。比如,审计发现科研部门存在资产管理问题,科研部门独自整改的效果,较之于在审计机构协调下由科研部门与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比如资产处协作整改的效果,后者更好。协作配合整改可以实现整改一个部门、辐射一个领域、教育一个领域的效果,事半功倍。建立审计整改联席会制度、审计整改沟通会制度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的工作方式。

3.健全审计结果运用的工作机制

(1)实行审计结果公开制度。公开是把双刃剑,审计结果公开既是对被审对象存在问题的曝光,也是对审计机关审计质量的考验,但公开仍然是极为有效的。公开便于群众监督,利于问题迅速整改。公开的方式可以是审计结果通报会、审计整改会、审计简报、审计信息专送等形式,尤其将问题情节严重并需要各部门给予高度重视的审计发现问题进行通报十分必要。尽管内部审计机构不具备处罚权,但在学校内部上下进行通报也会引起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传导审计整改压力,减少屡审屡犯现象。

(2)建立问题整改情况反馈制度。整改期间,及时跟进了解整改情况,做好整改协调;审计整改之后,采用审计回访、审计调查、审计回头看等形式了解审计整改情况;或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审计整改效果评议,了解和掌握整改反馈。

(3)审计结果纳入考评体系。审计结果、审计整改情况纳入部门年度考核、绩效奖励、评优评先、干部晋升等方面,促使被审计对象加深对审计的认识和重视。

4.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提升机制

(1)建立审计人才队伍。新的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覆盖面广泛,审计范围不断拓展,审计任务日益繁重,审计难度不断增加,审计期望不断提高,除了以财务会计、经济管理专业背景为主的审计人员队伍,还应当有审计、造价、法律、大数据等较为宽泛的专业背景或从业经历的人才组建一支综合能力强的人才队伍,以适应经济责任、财务收支、基本建设、预算决算、经济效益、内部控制等领域的审计工作,避免审计判断失误、审计报告不实,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树立审计权威。

(2)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建立审计报告终身负责制,实行“谁审计,谁负责”,促使审计人员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着力提升审计报告层次和水平。撰写审计报告前,与被审计对象沟通,向被审计对象所在部门反馈审计情况,对有疑点的事项要走访了解清楚,报告内容事实清楚,界定准确,客观可靠。审计报告中要给出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审计建议,提出明确的整改意见。

(3)建立审计分析报告制度。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机关每年归纳、总结审计结果,尤其对近几年相似度高的问题,剖析审计问题存在的根源,提出审计整改建议,形成审计分析报告,呈报审计领导小组。理论上讲,审计部门向审计领导小组报告审计结果是最高层次的审计成果运用形式之一,通常能得到相对快速的反馈。

(4)健全内部审计内控制度。高校内审机构自觉加强内控建设,开展内控制度有效性、符合性审查,适时修订内控制度、规范内控流程、调整审计方案。审计人员要自觉加强业务学习和能力提升,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贯彻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要落实到哪里;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要跟进到哪里的要求。

5.前移审计关口

高校内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先审计后离任作为一种重要原则未能较好实现,先离后审势必造成审离脱节、审用分离,较大削弱了审计效果和审计监督的作用。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相结合,在一个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或是任职2-3年至少审一次可提高审计的及时性和审计效果。内控审计和预决算审计在事后审计不利于及时发现漏洞、调整内控制度、防控风险,不利于增加预防力度,防患于未然,采用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能逐步释放审计的要求、审计压力。为使任中审计、事前审计科学规范、切实可行,内部审计领导小组需提前谋划,完善审计计划、管理办法、审计方案、实施步骤,逐年提高任中审计、事中审计的比重。干部管理部门、预决算管理部门、内控部门须树立内部审计意识,应当提前与审计部门沟通,便于统筹安排。

6.建立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

对审计报告提出的问题要依法依规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审计部门。对审计发现问题视而不见的、审计整改不力的、屡审屡犯的,追究被审对象责任。将审计结果和审计整改效果运用到干部选拔、职务晋升、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目标奖励等方面,增强审计结果的影响力。建立未认真运用审计结果导致用人失误、失察、带病提拔等责任追究机制。

 

参考文献:

[1]陈伟光.教育内部审计规范[M].2010年3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63-72

[2]王强.强化内部审计,升级“免疫系统”[N].中国教育报,2015年3月21日(第1版)

[3]陈华.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M].2004年7月.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1-9

[4]周涛.审计结果运用的现状及其改进意见[J].中国农业会计,2011.10.30-31

[5]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审计理论与实务[M].2019年5月.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9.177-180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