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孔华 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的经验启示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2-25 09:23:10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孔华(中共池州市委党校  安徽池州  247000)

 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建设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确保党的文化领导权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关键词: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经验启示

文化领导权是一种特殊权力,列宁指出:“(共产党)如果不注意加强自身的文化改造、文化领导权建设,就有可能成为旧文化的‘被征服者’。”[1]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中国成立70年来,历届中国共产党人在文化领导权建设上高瞻远瞩、与时俱进,进行了一系列宝贵的实践探索,回顾和总结历史,全面而深入地把握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新胜利、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确保党的文化领导权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随着“三大改造”在1956年底的基本完成,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建设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展开和形成的。这一时期,党对文化领导权的建设主要表现在毛泽东同志对文化与政治、经济等辩证关系的科学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上。毛泽东同志认为,生产力主要表现为决定的作用,这是必须承认的,但是生产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会“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这也是必须承认的”[2]。基于此,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党对文化工作、理论工作的领导和建设,提出了各个地方要“有计划的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评论家”[3]的设想,目的就是要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基本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也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为文艺创作、学术研究创造民主和谐的气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尽管走过了弯路,但是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在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没有变,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提供了理论准备和宝贵经验。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改革开放之初,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是在“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4]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的,面对思想文化领域多元价值冲突的重大历史节点,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要“正确地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5],此时,我们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明同志强调必须坚定不移、毫不含糊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党的十六大之后,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中的指导地位。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6]。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确保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意识形态领导权是文化领导权的核心要素,实现党的文化领导权,必须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回顾历史,我们党历来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新中国的成立也是党领导、管理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胜利。毛泽东同志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7],邓小平同志指出,“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8],江泽民同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思想宣传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9],胡锦涛同志指出,如果意识形态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10]。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性的重要性有过深刻分析,他认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放弃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搞历史虚无主义,“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强烈的问题意识和一以贯之的忧患意识出发,多次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2],意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某些西方国家以“普世价值”为幌子,对我国实施文化渗透、进行“和平演变”的企图从未放弃,在网络信息化的条件下,其表现更为隐蔽、危害更为严重,其目的就是“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13]反观党内,党的自身建设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少数党员干部仍然表现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错误倾向,反腐败斗争仍然任重道远,这些问题的存在弱化了党的道德权威和人们群众对党的情感认同。国内外、党内外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需要我们强化问题意识、忧患意识,在斗争中抵制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以赢得人民群众的最大信任为基础来维护党的文化领导权。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性、原则性的问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定。早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14]。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是为少数人服务,更不能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要体现出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阶级属性,要始终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为了谁、依靠谁、服务谁的思想理念。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最终要有人民来评判,要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15]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一定社会的文化有没有影响力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其主流价值观有没有影响力。中国古代社会,从先秦孔孟的“仁政德治”,到两宋以儒学为中心、汲取佛道两家哲学理论的“程朱理学”,直至明末清初王夫之的“圣人之教”,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古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与其影响至深至巨是分不开的。当今世界,文化竞争日趋激烈,文化竞争的核心就是主流价值观之争,我们要打好文化竞争这场硬仗,就必须解决好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这个重大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代表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必须将其作为一项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抓紧抓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来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正在人类历史上进行着宏大的而又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产生了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些都是现行的西方理论无法解释,也是原先的理论难以说明的,我们必须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进行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课题,回应各种偏见和质疑,凝聚中国精神、汇聚中国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着眼于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善于做好对外传播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中国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国内外不少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有底气、也有必要讲好中国故事。”[16]努力让当代中国最新的文化创新成果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向世人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四、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已经证明了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著名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了当时文化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彰显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气象,引领了革命时期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届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领导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化已不再是服务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简单手段,而是作为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一方面深刻回答了文化领导权建设在民族复兴中的重要地位、价值取向、实践指向、根本保证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另一方面,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必然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两方面结合起来,共同揭示了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的“道”和“理”。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9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25

[3]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918

[4][5][8]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00、141、365

[6]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2)

[7]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35

[9]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1.07.02(1)

[10]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318

[11][13][15][16]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1、28、161、207

[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

[1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8

作者简介:

孔华(1980--)男,安徽肥东人,中共池州市委党校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