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贺璇 乡村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完善与获得感提升路径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03-28 11:23:23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河南省乡村青年教师激励机制构建与获得感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C052;河南大学教改项目“情景体验式教学在公共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乡村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完善与获得感提升路径研究

贺璇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4

 要:乡村青年教师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之一,具有价值引领、文化传承和精神支撑等社会功能。然而,乡村青年教师却面临着工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角色认同低、缺乏融入等四重困境,影响了青年教师的职业获得感、成就感,不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和时代使命的担当。因此,一方面,需要丰富并提高福利待遇,提供学习培训机会,为乡村青年教师提供更加全面、健全的职业发展激励;另一方面,大力推动乡村青年教师参与并融入乡村发展战略,发挥乡村青年教师在乡村公共事务治理中的作用,提升乡村青年教师的身份认同与时代获得感。

关键词:乡村振兴;青年教师;激励;获得感

一、引言

乡村青年教师是乡村中小学教育的主力军,如同传统乡村教育工作者一样,他们把美好青春播撒农村的教学一线,承担着教书育人、输送人才的功能价值,以及教育兴国、兴家的精神导向价值然而,在城乡社会转型和市场化观念的冲击下,乡村青年教师面临着不一样的职业发展困境与思想困惑。社会流动性大大增强,乡村青年教师面临着多样化的价值追求,在坚守乡村教育过程中有着更多的社会压力。青年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关系着乡村中小学教育的质量乃至整个国家的人才基础,要保证乡村青年教师愿意坚守乡村、站稳讲台发挥乡村青年教师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就需要不断改革农村教师管理制度,重构乡村青年教师激励体系,不断提升他们的职业获得感。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方法

教师激励体系构建是教育管理改革与研究的重点领域。学者们就教师激励的基本理论、教师工作环境与职业发展关系、教师绩效工资实施与拓宽激励体系维度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学者们认为,教师的心理契约将会直接影响到激励体系的构成与效果。[1]尽管如此,绩效工资、补偿性工资在教师工作激励中具有十分明显的正向作用。[2][3]当薪酬激励面临困境,教师学历提升及职业发展对教师工作积极性能够产生明显影响,其中对40岁以下,尤其是25-30岁的青年教师最为明显。[4]在农村教师激励的相关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这主要是因为物质待遇较低,专业发展受限,社会尊重感钝化等多方面原因。[5]导致乡村教师的获得感低,身份认同出现困惑,亟待政策激励体系的重构与完善。

综上,这些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借鉴和理论支撑,结合中国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也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拓展的地方:第一,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面临着那些具体的职业发展困境?第二,如何在城乡转型背景下保证农村青年教师的职业获得感,更好地留住乡村青年教师?本研究通过对豫南乡村青年教师的参与式观察与访谈,着力呈现这类群体所面临的多重职业困境,并从历史演化的角度加以阐释困境背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律角度探讨激励机制如何完善,找到提升农村青年教师获得感、成长为乡村振兴中坚力量关键路径

三、乡村青年教师面临的四重困境与成因

在对乡村青年教师的生存状态进行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他们面临着工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角色认同低、缺乏融入等多个方面的四重困境。

1.乡村青年教师的生活困境:工资待遇低,额外收入受限

乡村青年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普遍偏低。在教师工资改革之前,县乡财政相对薄弱,乡村教师工资甚至无法保证每个月发放到位,几个月或超过一年的拖欠工资是常态。近年来,尽管乡村教师的工资发放不断得到保障,工资水平逐步提升,但因为基数低、提升幅度小,工资待遇普遍不能较好地满足生活开支。一些有疾病、养老、买房等需求的教师甚至面临着无法维系基本生活的窘境。与其他行业可能有多样化额外收入机会不同,教育部明令禁止在职教师在校外开办有偿辅导机构,旨在给中小学生减负,防止在职教师寻租,然而也导致农村学生除学校之外学习机会的缺乏,切断了乡村教师多劳多得、获取正当额外收入的路径。在信息化、社会流动的大背景下,乡村青年教师可能面临着更多的外部诱惑,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收入差距加大了乡村教师的期望落差。

2.乡村青年教师的工作困境:工作压力大、冲突多,职业晋升难

乡村青年教师面临着艰巨、复杂的工作困境。一方面,乡村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职业挑战。随着多样信息化手段的普及、网络课堂的共享,普通人具有了资料搜集、信息搜索与整合等能力,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乃至权威传播者,青年教师的上课方式、上课内容受到全方位的监督,教师授课压力增大。同时,在九年义务教育以及独生子女等政策背景下,家长对教师的教育方式产生了不同于以往时代的要求,教师在一线教学中可能面临直接的教师-学生冲突或教师-家长冲突,造成了青年教师的职业困惑,对开展教学培训与提升教学技能的要求增强。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往往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对职业晋升的期望比较高,然而乡村青年教师的晋升途径有限,且不够透明,一旦这种期望在现实中遇挫,反而会打击青年教师的工作激情。

3.乡村青年教师的身份困境:角色认同低,社会尊重降低

乡村青年教师面临着自身的身份认同困境。与传统乡村社会中,教师一般具有社会权威和社会认同的情况不同。城乡社会转型以及市场经济观念的普及,导致乡村教师从内部、外部都遭遇身份认同困境。从内部来说,乡村青年教师无法通过自身工作所得、工作内容获得自我认同,工作待遇偏低,工作内容较为僵化,教书育人的初心可能面临有心无力、力不从心的挫折,导致自我贬低与自我怀疑。从外部来说,当乡村教师无法对乡土社会的人们起到榜样、鼓励的标杆作用,人们也会质疑乡村教师的身份,这种质疑对青年教师的身份认同形成恶性循环。

4.乡村青年教师的归属困境:缺乏融入,单位的组织性不足

乡村青年教师面临着归属困境。传统研究认为乡村教师具有明显的本土化倾向,大多出身于本地,具有较强的地缘结构,遵从乡土社会熟人文化,这也是乡村教师重要的外部环境和心理支持。[6]但是也有研究认为在社会流动加剧、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教师的构成来源已经多元化,尤其是国家实施“特岗”计划等乡村教育扶持政策以后,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来自于大学生直考,大量乡村青年教师从“在乡村从教”转变为“为乡村从教”。[7]这些青年人带着支援乡村、支持教育的理想来到乡村,具有较高的价值追求与期望。然而,他们也必然面临着乡土熟人文化的不适应、缺乏融入,单位的组织性不足,其他社会组织匮乏,导致这些乡村青年教师个人归属的脱节与断裂。

四、提升乡村青年教师获得感的政策路径

1.提高工资待遇,拓宽收入渠道,提升乡村青年教师的社会综合收益

提高工资待遇,实施差别绩效、奖励计划对于乡村青年教师的职业获得感具有十分明显的直接作用。乡村的中小学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也应得到更多的财政扶持,因此,应在基本工资、现行补贴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同时拓宽收入渠道,允许乡村教师适度发展副业,如网课、直播、一对一辅导等方式,同时改变乡村社会的分利秩序,以此来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获得感。

2.开展学习培训,提高青年教师工作技能和教育成效

乡村青年教师的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有限,在一线教学中可能面临教学技能压力;面对学生和家长,处理事务和纠纷时,可能产生人际沟通压力,这都需要通过加强学习、交流、培训来提升其工作技能。青年教师往往具有较高的学习工作热情,当物质待遇有限时,培训和提升的机会也会被视为具有一定的嘉奖意义,起到鼓励作用。同时,青年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的储备力量,他们的工作能力提升将大大有利于提升中长期乡村教育的水平。

3.强化身份认同,拓宽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路径

从表面看,乡村青年教师的身份认同困境需要在乡村重塑价值观念,改变村民对教师的认知与态度。但从内在来说,只要教师身份具有较高的福利待遇、工作成效显著、发展前景良好,就能够产生较高的内在权威,产生身份认同和身份吸引。因此,在提升待遇和提高工作技能之外,还应鼓励乡村青年教师充分融入乡村发展,提供青年教师参与乡村事务的机会,融入乡村的时代发展战略,共享时代发展红利。这种社会参与能够促进青年的成长与成熟,有利于本职工作更好地完成,同时也产生了一种新的职业发展路径,开辟了教师转岗为基层综合事务管理者的发展通道,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与方向,也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后备力量。

4.丰富业余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生活关心与精神引领

乡村青年教师往往面临着家庭和职业的双重压力,对于业余生活和精神归属具有较高的需求。学校及工会、共青团等社会组织以及民间各类社会团体应更好地组织起来,丰富青年教师的业余活动,尤其是各类文化业余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生活关心和精神引领。这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丰富乡村生活,振兴传统文化的重要方法。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此过程中的年龄优势、文化优势,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乡村公共事务治理,让尊师重教的乡贤文化在农村地区得以延续,使青年教师真正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中坚力量,提升青年教师的社会认同和自我成就感。

 

参考文献:

[1]田宝军蒋芳.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教师激励机制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02):23-28

[2]赵德成.绩效工资如何设计才能有效激励教师——基于心理学理论的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0(06):32-35

[3]姜金秋杜育红.西部农村学校教师的供求与激励——基于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的分析与验证[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01):35-41

[4]安雪慧.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与教学工作激励——来自中国农村的经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117-122

[5]张红丽.农村中小学教师获得感提升路经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35(12):89-91

[6]刘小强.教师资源空间分割下的农村教师地缘结构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9(03):73-77

[7]赵鑫谢小蓉.从“在乡村从教”到“为乡村而教”:我国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进展及走向[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01):83-89+109

作者简介:

贺璇,河南南阳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收稿日期:2020-02-16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