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强峰 对石油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思考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05-26 09:08:26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强峰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一公司  湖北潜江  433121)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向混合制经济加速转型,多元化的择业方式,让企业员工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直接影响企业发展、经营指标的完成。关注人才流失,建立长效机制,成为企业员工管理创新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石油企业;人才流失;机制创新

 

近年来,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阶层结构发生重大变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破了国企“铁饭碗”的模式逐步显现。党的十八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而国企承担着社会责任,是国家经济运行的主动脉,国际油价低迷,对于人才队伍的稳定无疑是雪上加霜,主要表现在对石油石化行业未来的发展信心不足。在新常态下,市场是根、服务是魂,效益是本的理念最终是靠人才,企业留住人才,防止人才流失,应当引起关注。

一、人才流失的状况及影响

从调查情况看,石油企业人才流失的相当严重,大部分单位最近两三年流失的大专以上学历都占接收总数的42 %以上;从企业人才流失趋势看,存在着加速的现象,其流动速度越来越快;从人才流失的方式上看,具有一定的连带性,同学之间、亲属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只要有一个“跳槽”的,往往会造成一批人的骚动,进而集体流失;从流失分布的单位看,技术服务、机械修造、科研等技术密集、人才集中的单位人才流失的情况比较严重;从人才流失的结构上看,主要集中在高校分配的本科大学生,同时,一些学有所长,经过单位重点培养的专业、技术骨干也占有相当比重;从流失去向看,一是流向高薪的外企和私企,二是自己单干,三是到国内外高等学府进行深造。

人才的流失,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是技术力量被严重削弱。从企业流失的人才,其中一部分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技术过硬的优秀人才,他们的流失直接严重削弱了企业的技术力量。二是人才接替形成了断档。企业流失的人才大部分集中在刚参加工作的技术人员当中,从长远看,这势必严重影响今后人才的有效接替,形成人才接替的断档,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三是无形资产的流失严重。人才的流失不仅削弱了企业的技术力量,而且造成了无形资产的严重流失,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四是市场份额受到了挤占。在企业流失的人员当中,有的是直接投人企业竞争对手的怀抱,有的干脆自立山头、自办公司。由于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员直接掌握着企业的核心技术,对企业的市场分布十分熟悉,他们的流失严重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甚至人为增加了竞争对手。五是“示范”效应严重。一个人的流失,往往造成与其相交的同事、同学、老乡、亲戚、朋友等一大群人思想浮动,产生负面的“示范”效应。

二、造成人才流失的原因

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外部宏观环境看,一是跨国公司的进入及迅速本土化;二是户籍制度的改革,社保制度的不完善;三是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才流动的壁垒被打破,限制人才流动的环节逐渐消失,人才流动具备了宽松的环境;从内部因素分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收入分配的问题

这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在收人分配方面,私营和“三资”企业可以说基本上做到了与市场接轨,不仅工资收人水平普遍高于国有企业,而且对特殊人才还建立了诸如年薪制、期权制、股份分配等特殊的分配制度。“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高薪收人,对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技术人才具有强烈的吸引力。2015年石油行业的低靡期,减薪的现实动摇了一部分人才的理想信念,靠每月2千左右的工资收入也仅够维持基本生活。而对于一些有特殊或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企业受现有分配制度约束难以在收人方面给其相应的待遇。因此,许多刚分来的大学生离开了企业,转而投入“三资”或私营企业的怀抱。

2.环境制约的问题

一是受行业性质所限,“上班一身油衣服、下班一床冷被褥”是企业在一线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工作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许多刚参加工作在一线上班的大学生,由于与外界接触较少,工作环境比较差,收人也不理想,又常年生活在野外,连交女朋友都十分困难。而一些私企和“三资”企业大部分都位于都市,工作环境舒适、安逸,成为现在女孩子追逐的对象,相比之下,自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二是还存在对人才理解的误区,论资历、学历,轻能力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一些具有真才实学的低学历人才或劳务派遣员工,因身份的原因没有得到重视,没有获得相应的待遇而导致心理失衡。三是受单位核心业务的限制,一些专业人才感觉在企业难以获得到更大的发展,因而离开企业在油区外部寻找能够发挥专业特长的单位。四是在人才引进上还存在着缺陷。公司发展需要的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优秀人才,紧缺的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博士、硕士毕业生;熟悉经济、法律知识,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通晓国际惯例、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和国际合作经验的国际化经营人才;有投资和项目转化专长的人才;身怀绝技、技艺高超的特殊技能人才;以及其他专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受地域和政策的影响,难以引进,人才的质量也难以保证。五是住房紧张。首先是油田住房需求量大,盖的少;其次是在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因生产长期在野外,回家少,对象难找,造成两头没有着落。

3.人才氛围淡薄的问题

在调查的过程中,许多单位的知识分子普遍反映本单位的人才氛围十分淡薄。“出校门时满腔热情,到岗位上冷冷清清”直接造成一些学有所长人员的失落感,转而离开企业。同时,大学生们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得不到充分运用感到十分不理解。主管技术的技术员只能是行政领导的“传话筒”。反映岗位培训的问题也比较集中,目前大部分培训都集中在安全技能等内容上,对应用技术的投人很小,而企业的发展根本还是靠应用技术来支撑,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该做“全身”的“保健”。

三、几点建议

1.改革分配制度

分配机制不活,收人水平偏低是企业人才流失的最主要的原因。目前,企业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已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也产生了一定效果,但力度还不够。为此,要进一步更新分配观念,加大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一是针对新分配大学毕业生工资收入太低的现状,要保证其工资收人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二是在工资分配上向优秀人才倾斜,实行“人才特区”政策,特殊人才的报酬要逐步向市场行情靠拢,对部分优秀人才可以实行收人商议制度。三是积极探索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新型分配机制,对某些拥有专利技术或科研成果的人才,在其专利技术或科研成果投人产业开发时,可考虑以其开发的专利技术或科研成果人股,享受投资收益。

2.建立激励机制

物质财富不是人才的终极需求,不是留住人才的唯一条件,人才的去留往往与事业紧密相连。我们给不了“票子”、“房子”、“车子”,但我们可以给“位子”、压“担子”,给其留足施展才华的空间。要彻底打破论资排辈的用人观念,敢子打破条条框框,通过采取竞聘、项目承包、岗位实践等方式,把那些有知识、有能力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并放权支持他们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才的内在潜力,用事业感、成就感留住人才。

3.强化约束机制

企业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同时,必须依法加强对自身权益的维护。在我们引进的人才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见益思迁的人,把企业作为积累经验的跳板,一旦时机成熟便“远走高飞”。因此,我们在人才管理上必须建立起一套严格的约束机制,对在合同期内不经过正常手续擅自“跳槽”的人员要追究其违约责任,对在“跳槽”时带走企业机密和损害企业专利技术、技术秘密等无形资产或从事与原在企业相关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起诉,坚持防止无形资产流失,确保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4.完善引进培训机制

人才的引进与培训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要加快人才引进制度的改革,实行各二级单位在不突破定员的基础上,直接进行技术型、高端型人才引进的办法,最大限度地杜绝引进与需要不符的问题。在调研过程中,企业所属各单位普遍反映管理人才、涉外人才和技术人才十分紧缺,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为此,要突出需求重点加大实用性人才岗位再培训的力度。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训部门的力量,坚持深人实际,广泛调查了解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需求,加强可行性培训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尽快建立起规范的人才培训机构。

5.强化氛围营造

要在企业范围内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建议企业领导和有关管理部门要经常深入到基层,多和专业技术人才交流、接触,定期召开人才座谈会,了解动态,倾听呼声,鼓励支持,使他们感到领导的关怀、组织的温暖,用感情留人,这样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要切实为人才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6.强化理想教育

对人才培养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对人才在企业中充分发挥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着重要意义。只有企业的人才能明白自己在企业中的正确位置,了解自己对企业的作用,才能在为企业的奉献当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企业也就更具有凝聚力,更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