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徐莹 比较两次疫情利用大数据 构建全方位疫情防控体系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05-26 09:24:53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徐莹江苏省大数据管理中心  江苏南京  210000

 要:虽然新冠疫情来势迅猛,但是在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下,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文中,对非典疫情与新冠疫情进行了对比,并就如何利用大数据构建全方位疫情防控体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冠疫情;非典疫情;大数据;疫情防控

 

2020年春节期间突发的新冠疫情具有突发性、高风险和快蔓延特点,其防控难度远超此前历次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政府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世卫组织肯定了我国政府目前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所采取的战略和战术方法,指出中国的防疫措施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防疫窗口期。

一、非典疫情与新冠疫情之比较

相隔17年的非典疫情和新冠疫情先后对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对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极短时间内考验我国政府应对重大风险的能力。

从疫情时间节点和病毒潜伏期特点来看,两次疫情发生时间相似均出现在年末,但新冠潜伏期更长,钟南山团队研究的前期病例中,大多数是2-7天潜伏期,也有少数病例潜伏期可达24天。

从感染速度和传播性来看,非典从第一例确诊到破千人用了4个月时间,传播速度相对平缓。新冠不到一个月时间,确诊病例已超过全球非典感染病例的总和,可见新冠病毒的人际传播力更强,其他因素包括春运的人员快速流动,前期疑似病例的积压,在诊断技术加强后集中确诊导致病例数增快。比较两次疫情,钟南山院士指出新冠轻症传播性强,远超非典;重症致命,救治难度远超非典。

从全国动员时间来看,非典从发现病例到卫生部首次披露疫情间隔约140天,新冠从发现病例到习近平总书记做出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的重要指示间隔43天。

从科研机构对病毒的分析研究时间来看,非典从出现病例到测定全基因组序列用了4个月时间,新冠从发现到分离病毒,完成病原核酸检测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

从人口流动性来看,目前我国人口在空间结构上集聚的特征是中心城市、城市群人口加快集聚,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高铁发达,全国人口流动的规模是非典时期的6倍,春节返乡及节后返岗的推动形成了流动峰值。

从科技信息技术支撑来看,从非典到新冠的十多年,我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已迈上了新台阶,不仅深度融入到民众的生产生活中,更在本次疫情管控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搜索、定位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方面,大数据技术发挥了最大价值,高效发现、跟踪、筛查、控制、预测疫情发展,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虽然与非典时期相比,新冠疫情管控范围更大,难度更高,但政府的响应速度、重视程度、应对措施、统筹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医疗设备技术、科技信息技术都有了显著提高。

二、对新冠疫情应对的思考

1.前期监测信息系统的防范失效。经历非典之后我国完善了突发事件应急系统,从分部门管理模式改成了统一指挥的卫生应急管理系统,花重金建立了中国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系统,虽然是直报系统,但因为新冠是一种全新的并未纳入传染性疾病报告目录的病毒,系统并没有发挥应有的防范效果,具体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深度和直报意识重视程度的不同,导致系统传染病预防功能的失效。钟南山院士指出需要提高疾控中心的地位,而且应当有行政权。

2.防控物资储备不足。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和出口国,年产量约占全球的50%,最大产能是每天2000多万只,产值达到102亿元,其中医用口罩产值占比约54%。但随着疫情的爆发式发展,医疗机构每日的刚需,民众的恐慌式抢购囤积,很快出现了紧迫的供需矛盾,暴露了应急物资储备体制和机制的短板。

3.疫情信息公开滞后。回看新冠疫情早期,被埋没在辞旧迎新气氛下“可防可控”的疫情没有引起任何人的警惕,群体性活动如常举行,当地政府将相当一部分精力用在了控谣辟谣应对传媒和民众舆情方面,一方面压制了本应透明的对疫情真实情况的及时无障碍报道和多渠道反映,另一方面也转移了民众对疫情的关注力。疫情信息传递的不及时、不客观、不全面造成防控机制失序,贻误了控制疫情的良机,教训深刻、代价沉重。直到1月20日晚钟南山院士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新冠肺炎肯定有人传人现象,才引起政府部门和民众的关注和重视。

4.大数据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发生以来,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在疫情溯源、监测分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态势分析和研判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防控疫情的方式从传统管理模式走向现代数据驱动模式。江苏从疫情爆发初期通过充分运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防控模式,全面精准摸排涉疫重点人群,落实管控措施,筑牢防控的坚固防线。浙江在“浙里办”APP上推出新型肺炎疫情服务管理平台,全方面、立体化地从信息公开、在线咨询、远程服务、知识分享、在线服务等为网络用户提供服务。广东的“粤省事”是首个推出疫情防控服务的省级政务服务微信小程序,除了采用与第三方数据合作的方式,即时提供全国疫情数据动态,还提供了疫情线索寻人、个人健康申报、疫情群众监督等服务,通过对海量用户触达实现个人用户的公共治理参与。

三、构建全方位的大数据疫情防控体系

1.完善疫情防控的组织体系。建议将大数据管理部门纳入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及时了解疫情防控需求,协调数据资源的跨部门运用,促进疫情防控的协同作战。充分发挥其作为公共管理部门的作用,组织动员全社会的大数据力量投入到疫情阻击战中。通过全域、全维度的大数据运用,构建一体化的大数据疫情防控体系,实时提供全省疫情研判,实现数字化疫情防控。

2.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决策分析体系。提高疾控中心行政地位,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结合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多维度的监测、预测,提高对新型疫情的预警能力。通过大数据手段,有效锁定传染源,针对密集场所的人流、密度统计分析,对高危、潜在风险人群进行防疫全过程数据支撑,助力疫情精准防控及指挥决策。结合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提供的个人活动轨迹,以及利用大数据开发的健康码,对重点对象进行快速甄别,提高防控效率,提前预测疫情发展趋势,指导医疗资源的合理调度。

3.强化突发事件的预判体系。从本次新冠病毒的整个过程来看,大致可以分成预判决策与防控实施两个阶段,而预判决策又是其中第一个环节,做到尽早的专业化决策对打赢疫情防控战具有决定性作用。各级政府应尽快建设好高质量的专家库,利用现代发达的信息网络技术,吸纳更多专家意见,尤其是基层一线的专家参与到疫情研判中,将技防与人防相结合,不断提高预判的精准度、科学性和有效性。

4.基于大数据优化防疫物资的配置体系。医疗防护物资严重不足是疫情爆发期各医院普遍面临的问题,导致一线医院通过社交媒体呼吁求助,武汉市委的文件指出,中间环节过多是物资梗阻的重要原因。通过大数据将医疗物资、需求结合患者人数动态化呈现,企业、公益团体和民众在政府主导下形成合力,做到关键数据高效汇总、应急物资精准投放,提高疫情应对的配置效率。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防疫物资网络交易实施监管,实时掌握销售情况,实现线上线下互补。

5.健全信息公开与舆情监测体系。推进信息公开是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经,增强公开意识,扩大公开内容,提升公开时效,提高政策解读能力。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既要加强信息公开,又要重视舆情监测,通过各种正式、官方途径公开信息,消除不必要的恐惧感,通过舆情监测来修正决策方案。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基层组织的应急管理培训,进一步提高信息发布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6.运用大数据赋能企业复工复产。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做好企业复工后人员的健康监测和服务,最大限度降低复工复产给疫情防控带来的新问题。搭建政企联合复工复产服务平台,实现政策传达与企业需求服务在线处理,推动科学有序的复工复产,为社会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支撑。

7.树立民众公共卫生意识。充分利用主流媒体、自媒体等新媒体方式及各类科普信息化平台,多渠道、多手段地宣传个人卫生防护知识和措施,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和传播,引导民众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卫生防护用品的合理购买、正确使用,培养卫生习惯,设置传染防线,切实提高民众自我防范能力。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