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马永华 肖冬 试析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志愿军后勤建设——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爆发70周年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06-09 09:22:40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马永华 肖冬(武警后勤学院  天津  300309)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为适应现代战争需要,志愿军努力加强现代后勤建设,为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军后勤建设也迈上了新台阶。

关键词抗美援朝志愿军后勤建设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抗美援朝战争与以往我军所进行的国内战争的最大区别,就是后勤工作被提到空前重要的战略地位上来。建设适应现代化战争的后勤体系成为我军在战场上的新任务。

一、志愿军后勤战线面临的新情况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后勤那种“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的时代结束了。在这场战争中,我军的一切作战和生活物资需求都必须由国内供应,“组织供应”的时代开始了。

1.武器装备再也不能取之于敌,被服粮食也难以从民间征集

国内战争时期,无论是枪支弹药还是被服粮食主要是就地补充,或是在战场上缴获,广大群众就是我们的后勤部队(解放战争的胜利就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但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武器装备即使有所缴获也会丧失,因为美军会对遗留在战场的装备和物资进行轰炸破坏。另外,北朝鲜本身条件有限,志愿军作战所需物资难以就地取给,只能依靠国内统筹供应,大量伤病员也只能送回国内治疗,补给主要依靠国内。

2.后勤问题严重影响到了战役的发展

战争初期,在志愿军中流传着三怕:“怕吃不上饭,怕没有弹药,怕负伤后抬不下。”担心的全是后勤。第二次战役时,“东线第九兵团冻伤减员3万余人,超过战斗伤亡一倍多。”第五次战役后期许多部队因断粮忍饥后撤,遭敌反扑,受到损失。

3.保障任务繁重

随着战争的发展,志愿军投入的兵力、兵器、兵种不断增加,伤病员人数上升,弹药、油料的消耗大幅增加。这要求后勤具有相应的物资供应能力、医疗后送能力和机动应变能力。但是,当时我军还没有建立起一支健全的后勤部门,也没有在现代化战争条件下进行后勤保障的经验,对后勤工作战略地位的认识也不足。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后勤工作遇到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马上改进,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二、志愿军后勤建设的全面展开

入朝初期,后勤工作滞后对战争进程的影响使全军上下迅速提高了对后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全面加强后勤工作的领导力量

志愿军入朝作战后,后勤工作一直由东北军区后勤部负责,力量单薄,适应不了大规模战争的需要。为此,1951年5月19日,中央军委做出《关于加强志愿军后方勤务工作的决定》,6月,成立了由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兼任司令员的志愿军后勤司令部,负责管理朝鲜境内一切后勤组织与设施。

志愿军后勤司令部成立后,各后勤分部以及后方高炮、公安、运输等部队都由其统一领导。志愿军后勤保障力量除了担架团、运输团、医院等后勤单位,还有防空兵、铁道兵、工程兵、步兵、公安兵、通信兵等正规部队,由此,后勤部门由过去单纯的供应机构变成一支多兵种、多专业合成的部队,既能保障供应又能组织战斗。

此外,志愿军后勤还举办各种训练班加强业务训练,培训了一大批部队急需的各类专业人员。这样,志愿军后勤就拥有了与作战指挥相适应的后勤保障机构和人员,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后勤组织指挥的顺利实施。

2.完善各项后勤建设

(1)确定了划区供应和建制供应相结合的供应体制

这种供应体制把整个战区后方地域划分为战役的和战术的两个层次。从鸭绿江边至一线各军后勤之间为战役后方,从军后勤至前沿阵地之间为战术后方。

战役后方由志愿军后勤根据总的作战方针、作战方向、部队部署和地形、道路等条件以及后勤自身的力量,划分供应区,开设兵站线,负责对本区的部队实施供应。战术后方以军后勤为主体,仍按部队军、师、团系统实施建制供应。这样,一方面大量的物资弹药储备在各个分部和兵站,供应所在区域的军队;另一方面加强军、师后勤的建制力量,提高其保障作战的能力。

实行分区供应,各供应区相对稳定,部队在作战时,可以就近得到供应。在转移时,沿途都可以得到补给。这样,作战部队本身不必携带那么多物资,走到哪里,都能比较迅速地得到供应,从而加强了部队的机动作战能力。

实践证明,这种供应体制适应朝鲜战区的地理条件和作战要求,在战争中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这种志愿军后勤新体制的建立和改善,标志着我军现代化战争保障体制的成熟。

(2)抓了兵站建设

志愿军的后勤保障供应能够顺利展开,兵站建设功不可没。

兵站布局采取分散、纵深、梯次的网状部署,兵站内部也是多种力量综合配备,使兵站同时具备装卸、防空、警卫、保管等多种功能。同时兵站运输线也逐步完善发展,形成网状,即使某一段线路被切断,仍可依靠支线进行迂回运输。

(3)设置了防空警戒哨

入朝初期,由于美军空袭的威胁,夜间行车不敢开灯,每夜行车不过30公里左右,还经常出现撞车翻车事故,在事故中损失的汽车曾超过了在空袭中的损失。为此,后勤部于1951年下半年起开始推广防空哨制度,平均每1.5公里至2.5公里设一哨位,没有空情时司机开灯行驶,一旦听到飞机临空声音,防空哨立即鸣枪报警,听到枪声,熟悉道路的司机可以闭灯行驶,不熟悉道路的司机则立即闭灯在路边隐蔽,等解除警报,再开灯行驶。防空哨制度实行后,夜间行车里程在加大,汽车损失在减少,公路运输成效显著。

(4)建立起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1951年1月下旬,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东北军区在沈阳召开了第一届志愿军后勤工作会议。会议主要是研究、解决保障前方供应的运输问题。会上决定,为保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决心建设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第四次战役开始后,敌机由对后方的普遍轰炸,变为重点破坏志愿军铁路运输线。面对敌机的狂轰乱炸,铁道兵部队投入了紧张的抢修。他们以集体智慧创造出了一整套抢修抢运的有效方法,如“片面运输”、“合并运转”、“水下桥”、“爬行桥”等等。同时也完善了战时抢修的基本原则:先通后固、先易后难、确保重点等,对抢修的便桥便线一律按照简易标准要求,一般能保证三五天的运输就算完成了任务。

这样,在敌机不断加强轰炸的情况下,我军后方交通线上的运输能力仍然不断提高。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曾向记者坦言:“虽然联合国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切断共产党的供应,然而共产党仍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1]

三、后勤工作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聂荣臻元帅曾指出:“严格地说,我们是从抗美援朝战争中,才充分认识到后勤工作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的。”

通过抗美援朝战争,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对于后勤现代化建设有了全新认识,在我军建设史上开始形成了一整套适应现代化战争的后勤思想。

1.后勤建设是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专门的后勤院校——解放军后勤学院于1952年5月成立。毛泽东向全军强调:“对于现代的军队,组织良好的后方勤务工作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任何轻视后勤工作、以为后勤工作不是重要的专门的科学、不需要有系统的学习、不需要精通业务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必须学习苏联军队完整的后勤工作建设,研究朝鲜战争中后勤工作的状况和经验,以达到我军后勤工作现代化和正规化的目的。”[2]彭德怀也强调“建设后勤的组织和工作,应成为我军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抗美援朝战争,我们认识到,在现代战争中,后勤保障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物资供应的多少和及时与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战役的规模和持续时间。

2.现代战争中后勤工作最可靠的基础是加强战略后方建设

彭德怀在战争结束后曾总结说:“朝鲜战争的经验证明,现代战争如果没有后方充分的物资保证,是不可能进行战争的;后方有充分物资,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后勤组织和工作,以保证第一线的充分供应,是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只有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我军后勤工作才能有雄厚的基础。

3.要建立一支既精通现代后勤业务,又能指挥作战的专业人才队伍

通过抗美援朝战争,我军对后勤指挥人员和专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彭德怀曾说:“如果没有精干的、通晓战争知识、科学知识和有战斗经验的干部,是不能担任和完成这种严重指挥任务和补给任务的。”“调配和动员一些精干和有战斗经验的初级军政干部进后勤学校学习,培养为将来的骨干,办好后勤学院及各后勤学校,从各方面提高现有干部。”培养现代后勤专业人才,从此成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受到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我军后勤的现代化建设有了可靠的保证。

古人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抗美援朝经验证明,这仍然是进行现代战争的一条重要原则。

通过这场战争,我军后勤工作终于完成了走向现代化阶段所不可缺少的历史转变。

 

注释

[1]1952年5月31日,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在汉城记者招待会上答记者问

[2]1953年1月31日,毛泽东给后勤学院的训词

参考文献:

[1]廖国良李士顺徐焰.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M].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第400页

[2]聂荣臻.聂荣臻回忆录[M]..解放军出版社,2007

[3]彭德怀.彭德怀军事文选[M]..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

马永华(1967--)女,汉族武警后勤学院政治工作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教学与研究。

肖冬(1972--)男,汉族武警后勤学院政治工作教研室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学与研究。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