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陈海燕 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研究——以《办公室与展示空间设计》课程为例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06-22 09:20:48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陈海燕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8

 要:近年来,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品格、德行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办公室与展示空间设计课程为例,探索了将思政教育融入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途径,以期为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办公室展示空间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除了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外,还要形成价值引领,落实从专业成才到精神成才的建设使命,强调培养大学生爱国爱党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帮助学生建立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三观。“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播,又要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教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重功能,从而实现“课程思政”创造性转化。环境设计专业的《办公室与展示空间设计》课程,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中,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提出了课程思政教学的可行性方案。

一、《办公室与展示空间设计》课程概述

《办公室与展示空间设计》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主要介绍办公室与展示空间设计工程的程序计划,以项目为导向、任务驱动为手段,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个人及团体制作的安排,对办公室与展示空间方案设计、施工图绘制和效果图绘制等课程实践,使学生掌握此类空间设计必备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体精神,通过具备一定的空间设计创作、表现和沟通表达能力及从事环境设计所必需的基本职业素质,以最终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自我建构和职业素养的形成。

本课程以“专业课程为主,思政课程为辅”的为新的教学体系,围绕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职业素养等方面,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充分发挥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具体主要从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构建课程思政教育体系。认知方面,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环境设计理念的同时,了解历史背景、传统文化等,并在设计实践中将传统文化和艺术完美体现;情感方面,主要通过课程实践中的隐形思政教育,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行为方面,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树立绿色环保、遵纪守法等意识。

二、《办公室与展示空间设计》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就是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知识、经验或活动过程中。根据开设的课程的特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素养、工匠精神、革命传统教育等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为了培养更加优质的社会人才。

《办公室与展示空间设计》课程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中,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作用。

1.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培养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具有中国精神、中国文化的设计作品案例,在方案设计实践中引导

学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运用,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发学生的知识共鸣、情感共鸣、价值共鸣,从而不断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学习态度和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

在课程教学中,将匠人精神融入课堂和课程计划中,更好地发挥专业课程教学培育工匠精神的作用。在方案任务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使学生们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职业精神,既要有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又要有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3.社会责任的教育

环境设计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环境设计师应尽的社会责任。在课程的理论讲授和设计任务实践过程中,强调环境设计从业者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振兴中国艺术设计的社会责任感。

4.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项目课程教学中

职业素养主要表现在:工作态度、工作道德、工作技能、团队意识和工作形象等方面。本课程教学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正确引导学生的三观,将核心价值观与岗位职业素养相结合,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职业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职业素养的标杆,潜移默化地将职业素养带入课堂,用教师自身的素养,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三、《办公室与展示空间设计》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

《办公室与展示空间设计》课程由设计理论讲授、方案设计、施工图绘制、效果图绘制等4个部分组成。课程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项目工作任务案例设计为核心,辅以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使学生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设计的理解和应用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满足学生就业与发展的需要,详见表1。

 

序号

授课内容

课程思政

教学方法和手段

1

第一章至第二章:

办公室、展示空间设计中所面临的问题;

对办公室、展示空间设计文案及概念进行讲解,下达设计任务,分组合作、讨论。

爱国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

自信工程教育

诚信守法

团队合作

创新意识

 

1.运用课件进行理论讲解,教师重点讲解中式、新中式风格办公室与展示空间设计案例,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自信工程教育;

2.安排一定量的资料收集,到实际空间进行市场调查,使学生加强对此类空间设计相关内容的了解,在此过程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诚信守法教育。

3.讲课过程中与学生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探索空间的可能性,为下一阶段做准备,在此过程中融入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教育。

 

 

第三章至第四章:

办公室、展示空间分析规划;

办公室、展示空间平面规划

 

 

传统文化教育

自信工程教育

社会责任教育

创新能力

科学精神教育

工匠精神

 

1.运用课件进行理论讲解;采取课堂讲授与辅导相结合,教师引导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结合案例进行教学;

2.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在本阶段应完成的空间功能和空间关系分析、空间区段规划、平面规划、以及流线分析,指导并帮助其纠正的方式督促、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五章至第六章:

办公室、展示空间三维设计;

办公室、展示空间设计表现

 

创新能力

诚信自律教育

工匠精神

职业素养

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在本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即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对办公室与展示空间主要的功能空间、公共空间进行三维空间的造型创意设计,与学生进一步讨论、探讨,指导并帮助其纠正和修改其设计;探讨并指导学生运用版式设计、视频设计或模型制作等手段来进行设计表现,确定完整有效的设计表现方案。

 

四、结语

办公室与展示空间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课程中结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设计师、设计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对办公室与展示空间的实地调研,个人及团体制作的安排,结合项目任务进行设计实践,设计中注重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底蕴,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匠人精神、社会责任的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环境设计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将核心价值观与岗位职业素养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职业态度,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培养更加优质的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盛佳依.思政课程融入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研究.智库时代,2019(17)

[2]王素萍.强化协同育人 提升思政教育实效.中国高等教育,2019(Z1)

[3]罗淞雅.课程思政背景下“居住区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改革中的探索.福建茶叶,2020(02)

[4]林建胡陈志勇陈香.新时代“课程思政”视角下的育人模式改革探讨.衡水学院学报,2019(04)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