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辜美惜1 邱龙虎2 大学生拖延行为与睡眠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06-22 09:22:45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基金项目:校级项目,编号:M2016053;校级项目,编号:GDMUZ201817;省教育厅项目,编号:2017KTSCX076;省教育厅项目,编号:2017GXSZ027
大学生拖延行为与睡眠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辜美惜1 邱龙虎2(1广东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广东东莞  523808;2广东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东莞  523808)
摘 要:拖延是一种普遍性、延续性和危害性的行为。在拖延行为与身心健康的关系研究中,睡眠质量是一个重要但被忽视的研究内容。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究大学生拖延行为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拖延行为与睡眠质量总分、主观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显著正相关;高拖延组的睡眠质量总分显著高于低拖延组,在主观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效率得分显著高于低拖延组。结论:拖延行为得分越高,其睡眠质量越差,具体体现拖延对主观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和睡眠效率三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拖延;睡眠质量

一、问题提出
“拖延(procrastination)是指尽管能预见到该行为会带来不利后果,个体仍自愿推迟开始或完成某一计划好的行为”(Steel,2007)。拖延是一种普遍性、延续性和危害性的行为。以往研究证明,拖延不仅降低个体的学习和工作绩效,还损害个体身心健康,给个体带来多种负面情绪体验如焦虑、内疚、后悔等。尽管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拖延对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但少有研究者探讨拖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截止目前,仅有个别质性研究和实证提及拖延对睡眠的不良影响(Grunschel,2013;楼连娣和庞维国,2012)。睡眠质量是反映个体身心健康状况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睡眠质量差往往会引发多种生理疾病和心理问题。在拖延行为与身心健康的关系研究中,睡眠质量是一个重要但被忽视的研究内容,本研究拟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习惯性拖延行为对睡眠质量各方面的可能影响。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本研究以国内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通过问卷星和现场调查,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有效问卷318份,回收率为83.7%。年龄跨度为17~22岁,其中男生有162人(50.9%),女生156人(49.1%);文科121人(38%),理工科197人(62%)。
2.材料
(1)Aitken拖延问卷(Aitken procrastination inventory,API)
Aitken拖延问卷用于评估被试长期持续拖延行为的自评量表。该问卷由Aitken(1982)编制,有良好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陈小莉,戴晓阳等人,2008)。该问卷包含19个题目,采用1~5五点记分法,分数越高则表明拖延行为越严重。本次研究中该问卷的a系数为0.83。
(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
PSQI是用于评估被试在过去一个月里的睡眠质量情况。该问卷由Buysse等人于1989年编制,PSQI中文版由刘贤臣(1995)等修订完成,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量表内容包含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七个因子,可全面详细评估被试的睡眠状况。每个因子按0~3分计分,7个因子分数之和为PSQI总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PSQI总分>7分为成人睡眠质量问题的参考界值。本次研究中该问卷的a系数为0.81。
3.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24.0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用描述性分析各变量的均值与标准差,采用皮尔相关相关分析分析拖延与睡眠总分及各维度的相关,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高低拖延组在睡眠质量总分及各维度的得分是否有显著差异。
三、结果
1.睡眠质量与拖延的描述性分析
睡眠质量与拖延的描述性分析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大学生在日间功能障碍得分最高,在催眠药物上得分最低。拖延得分总均分为52.08分,高于量表中间值47.5分。
表1  睡眠质量与拖延的均值与方差
变量 M SD
入睡时间 1.21 0.93
睡眠时间 1.07 1.04
睡眠效率 0.58 0.84
睡眠障碍 1.08 0.57
催眠药物 0.11 0.49
日间功能障碍 1.54 0.92
主观睡眠质量 1.11 0.80
PSQI 总分 6.69 3.58
拖延 52.08 8.47

2.拖延与睡眠质量的相关分析
采用相关分析,分析拖延行为与睡眠质量总分及各维度的关系。由表2可见,拖延与睡眠质量总分、主观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效率、入睡时间显著正相关,与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和催眠药物相关不显著。

 

表2  拖延与睡眠质量各维度及总分的相关分析(r)

 主观睡眠质量 日间功能障碍 入睡
时间 睡眠
时间 睡眠
效率 睡眠
障碍 催眠
药物 睡眠质量总分
拖延 0.213** 0.116* 0.135* 0.047 0.168** 0.098 0.073 0.191**
注:* p<0.05, ** p<0.01, *** p<0.001,下同。
3.高拖延组和低拖延的睡眠质量差异分析
以拖延得分前27%为高拖延组,拖延得分在后27%为低拖延组,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高拖延和拖延组在睡眠质量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见表3:高拖延组的睡眠质量总分显著高于低拖延组,其中在主观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效率得分显著高于低拖延组。
表3  高拖延组与低拖延组的睡眠质量差异分析(t检验)
 高拖延组 低拖延组 t值 P值
入睡时间 1.39±0.93 1.13±1.053 -1.828 0.069
睡眠时间 1.12±1.03 1.05±0.96 -.509 0.611
睡眠效率 0.82±-0.92 0.45±0.90 -2.792 0.006**
睡眠障碍 1.05±0.47 1.04±0.50 -.149 0.882
催眠药物 0.17±0.63 0.05±0.22 -1.688 0.093
日间功能障碍 1.79±0.96 1.36±0.82 -3.334 0.001***
主观睡眠质量 1.21±0.59 0.90±0.83 -2.912 0.004**
PSQI 7.54±3.20 5.98±3.83 -3.066 0.002**
注:* p<0.05, ** p<0.01, *** p<0.001,下同。
四、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详尽探讨了习惯性拖延行为对睡眠质量及睡眠各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拖延行为与与睡眠质量总分显著正相关,高拖延者的睡眠质量得分显著高于低拖延者,这说明拖延行为会负向影响个体的睡眠质量。在睡眠各维度分析中,研究发现拖延与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和催眠药物相关不显著,拖延行为与主观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效率、入睡时间显著正相关;高拖延组在主观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效率得分显著高于低拖延组。这说明拖延并不会影响睡眠的所有方面,高拖延行为并不会导致睡眠时间减少、各种睡眠障碍症状增加或更多的助眠药物使用,但是高拖延者会自感睡眠质量不佳、日间容易感到疲倦和精力不济且睡眠效率不高。
以往少有研究单独探讨拖延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仅有个别质性研究在探讨拖延与身心健康关系中提及拖延对睡眠的不良影响:如Grunschel(2013)在一项质性研究中拖延者报告有更多的睡眠困扰,楼连娣和庞维国(2012)的质性研究中拖延者所报告的不良后果包括更多地熬夜和其它睡眠问题。本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相一致,但同时也更为详尽探讨了拖延对睡眠各方面的影响。拖延是如何影响睡眠质量,如何减少拖延对睡眠质量的负面影响将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小莉、戴晓阳、董琴.Aitken拖延问卷在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016(001)22-23.76
[2]楼连娣、庞维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的扎根理论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000(004)84-88
[3]刘贤臣、唐茂芹.匹慈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029(002)103-107
[4]Aitken MA.Personality profile of the college student procrastinator.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Pittsburgh,1982
[5]Buysse,D.J.Iii,C.F.R.Monk,T.H.Berman,S.R.Kupfer,D.J.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a new instrument for psychiatric practice and research.Psychiatry Research,1989.28(2)193-213
[6]Grunschel,C.Patrzek,J.Fries,S.Exploring reasons and consequences of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an interview study.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of Education,2013.28(3)841-861
[7]Steel,P.The nature of procrastination:A meta-analytic and theoretical review of quintessential self-regulatory failure.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7.133(1)65-94
作者简介:
辜美惜(1979--)女,汉族,广东人,心理学博士,广东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心理学系教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通讯作者:
邱龙虎(1975--)男,汉族,安徽人,哲学博士,广东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医学哲学。

收稿日期:2020-06-19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