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乔金妍 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政治化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06-23 09:22:52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乔金妍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南京  210000)

 伦理政治化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宗法性与专制性在文化上的反映,也是中国社会结构文化的重要表现和显著特征,作为一种将伦理与政治结合的文化范式,其体现并运用于中国古代儒家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本文主要介绍了古代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圣外王”思想以及“孝”道思想等内容中所体现的伦理政治化特点,并探讨了伦理政治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伦理政治化内圣外王孝道思想政治教育

 

一、伦理政治化

伦理政治化是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特征在文化上的反映,是社会政治结构文化的重要表现。它是一种将伦理与政治结合的文化范式,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以伦理道德规范为主导的社会结构原理与政治活动方式。[1]”在这样的政治文化体系中,统治者将伦理视为政治的基础,用伦理秩序代替法律秩序,以伦理道德作为社会运行的规范与法则,把伦理观念转化为政治规范,因此可以说在传统社会中,政治就是伦理,伦理就是政治。

伦理政治化是由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的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形成除了受到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与其他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依赖于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中国社会政治结构具有宗法性和专制性这两个显著的特点,二者结合形成了中国社会政治结构文化,也产生了伦理政治化的文化表现。宗法观念强调伦理秩序,统治者在“家国同构”社会中,为了构建良好的政治秩序,自然而然地将这种思想运用于政治中,生成伦理政治化观念,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二、伦理政治化在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体现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古已有之的活动,而非专指如今中国共产党所组织的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其定义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从形成社会开始,统治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质上已经发生,加之伦理政治化是中国古代就已形成的社会结构文化,因此,探讨伦理政治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要从中国传统社会展开。

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统治者对于民众的教化实现的。作为统治了中国思想届两千多年的学派,儒家在长期发展中融合了法家思想,形成了伦理政治化观念,在长时间里被统治阶级所崇尚在以重视伦理道德为突出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到体现,可以说无论是政治制度、礼仪规范、社会习俗,都渗透着强烈的伦理道德要求[3]

首先,儒家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强调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式是“内圣外王”,而这一思想是伦理政治化的重要理论架构。内圣外王是指要通过自身对于知识、品质、伦理道德的修养达到“圣人”的标准,从而更好的兼济天下,施行王道,这本是道家的思想,但被不断发展的儒家所吸收,成为儒家教化思想的核心内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求人去修养个人的伦理道德,而修养伦理道德最终的目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即管理家庭、国家甚至平定天下。孟子也曾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我们从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层次的目标中可以看出,这一思想最终的目的还是在于参与政治活动,治理国家,也就是运用伦理观念为国家政治服务,因此,儒家所教化的“内圣外王”,是伦理政治化的一种具体的体现形式。

其次,儒家把“孝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体现了伦理政治化的本质。“孝”是儒家“内圣外王”思想中自我修养方面的重要内容,从先秦时期,儒家的孔孟就倡导孝道,孔子在教学中教导学生“入则孝出则悌并且在许多言论中传达出了“以孝治天下”的主张,通过日常的教育以及之后儒家对该思想的发扬,“孝”成为百姓所认同的一种的伦理道德。但其主张的孝道并不仅仅是对个人修养与思想道德的教化,更深层次的目的仍然是将这一伦理思想政治化。“孝”在古代,强调的是一种“无违”,即服从,子女按照礼的规定去侍奉父母,对父母是一种无条件服从的态度。而在《礼记·祭义》中又有这样的说法“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于亲。[4]这将孝的范围扩大到了生活、事君、做官、交友、作战等诸多方面,直接将孝的伦理观念注入政治活动中,更是表明儒家的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了伦理政治化的观念,为专制统治服务。如果按照儒家对“孝”的理解与定义,那么遵守“孝悌”之人能够更加恪守本分而不违背等级,成为封建社会等级秩序的维护者。教化民众恪守“孝道”并将这一伦理观念转化为政治秩序,符合统治阶级即皇帝的意志,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稳定,因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高度被不断拔高,甚至成为古代社会中人们思想道德的核心组成部分。

儒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有强烈的伦理政治化色彩,各个方面的内容都体现着这一观念,而“内圣外王”、“孝道”思想则表现得尤为鲜明。除此之外有很多教化思想中渗透着这一观念,在这里不一一赘述。

三、伦理政治化的现实意义

文化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具有延续性和一贯性时代发展到今天,伦理政治化观念仍旧发挥着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对于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要抛却伦理政治化观念中封建的因素,重新认识“内圣外王”思想。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重点关注其所体现的人生理想与对完满人格品质的追求,修养个人的品德,构建正确的伦理观念,提升民众的思想道德水平事实上也是如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此外,内圣外王还蕴含着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要从个人出发,完成对自身的提升再为家庭、社会、国家服务,其中的务实精神也值得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借鉴。

其次,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也是今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摆脱了“愚孝”的敬老孝亲思想能够为我们提供良好的社会风尚与社会秩序,即使作为法律规范、成为政治化的伦理也有益无害。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继续发扬中华优秀传统伦理美德,不能以一刀切的态度对待传统社会结构文化。

四、结语

儒家的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伦理政治化的文化观念为国家的政治、国家的统治阶级服务,创造符合中国传统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今天的思政教育工作者也应合理改造这种传统的社会结构文化,消除其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发扬伦理道德的积极意义为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注释:

[1]李颖.政治伦理化和伦理政治化[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6(03):79-82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3]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2版修订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2

[4]武海鹏.儒家理想人格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的启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7):18-19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8)[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