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曾艳 论课程思政在普通理工院校实施的重要性及对策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11-16 08:38:46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课题项目:本文为河南工业大学2018年高教研究项目“河南工业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论课程思政在普通理工院校实施的重要性及对策
曾艳(河南工业大学,河南郑州  450002)
摘 要:文章探讨了普通理工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即有利于普通理工院校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顺势而为;有利于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提高个人素养;有利于实现理工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利于全面提升普通理工院校的教育质量,促进普通理工院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普通理工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对策。
关键词:课程思政;普通理工院校;重要性;对策

一、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与阐释
2016年,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已初步概括出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强调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中心环节与目标,思政工作要贯穿高校教学全过程,各类课程与思想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一年后,《实施纲要》文件,明确提出“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1]。显而易见,课程思政就是充分利用各种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各个环节,在传授专业知识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服务祖国和社会建设的时代新人的教育理念。
那么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是不是一回事呢?答案是否定的。课程思政是新的教改理念,不是指一门课程,而是涉及到高校的一系列课程,是教师在专业课知识的传授中自然引入本课程内在的育人元素,发挥本课程应有的思政教育功能,也就是立足专业课程实际,在教书过程中实现了育人目的。而思政课程是几门课程的统称,这几门课集中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讲述我们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历程,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三观教育,与其它课程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我国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是让专业课取代思政课,也不是让思政课取代专业课,而是加强思政育人,让专业课教师利用专业课程本身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在专业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大学生进行适宜的思政教育。在高校立德树人这个目标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完全一致,二者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内彰显自己的特色和风采。
二、课程思政在普通理工院校实施的重要性
普通理工院校既不是985、211高校和双一流大学,也不是地方综合院校,它是以理工科专业为主的省属高校,文科院系和文科专业相对较少且薄弱。这种特殊性使得课程思政在普通理工院校的实施显得与众不同且重要。
1.有利于普通理工院校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结合自身实际顺势而为。我们的党和政府历来把思想政治工作看作是高校的核心工作,因为这项工作关系到我国人才的培养也就是关系到我国的未来。随着《实施纲要》的颁布和逐渐贯彻执行,以及今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指导纲要》通知的下达,课程思政建设势必掀起新的高校课程改革高潮,从部属高校名校到地方普通院校,从综合院校到理工院校等特色高校,将依次逐步落实党的新教育方针政策。普通理工院校虽不像部属院校那样在国内率先开始实施课程思政,但也不会久于人后。普通理工院校必然会高度重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集思广益,依据相关文件要求和建议,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对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进行革故鼎新。这将有利于普通理工院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适时推进教学革新,满足培养我国时代新人的需要。
2.有利于普通理工院校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与国内知名院校综合院校相比,普通理工院校明显地存在着重专业轻思政、重智育轻德育的情况。在大学生看来,专业课最重要,专业课事关将来自己的就业吃饭问题,思政课真的不重要,修够学分就行;在专业课教师看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思政课教师的应尽的职责和本分,在课堂上给大学生传授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就够了,搞思政教育不伦不类,喧宾夺主;在普通理工院校校领导及专业院系领导看来,思政课占用课时,思政课教师群体占用了学校资源拉低了教师整体待遇。甚至,马克思主义学院自身也觉得底气不足,处处表现矮人一等,委曲求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出台和实施,无疑会逐渐改变普通理工院校的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因为,课程思政理念将被普通理工院校各级领导和全体教师理解和接受并自觉践行,思政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会逐渐得到应有的重视。
3.有利于完善普通理工院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提高个人素养。学科的划分是近代以来的事,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表现,有利于人类的学习和研究。但是,长期以来这种人为的学科划分的一个后果,是我国高考的文理科招生及高中生的普遍的文理分科。对普通理工院校大学生而言,从高中分科以来的一个消极影响进一步显现,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一般来说,文科生对理工科知识不甚了解,不够理性,易书生意气;理工科学生普遍对人文社科知识知之不多不广,偏理性木讷,不文艺不懂浪漫。无论是从国家培养人才的角度还是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而言,文理学科的划分在实际上起着一定的消极作用。而且,在普通理工院校,文科院系和人文社科专业及其课程设置相对较少,甚至有些必要且重要的哲学人文社科专业和课程缺乏,无法满足理工科学生旁听、自修哲学人文社科课程的需求。而且,普通理工院校图书馆的人文社科资料也显单薄,整个校园文化的人文气息不够浓厚,不能有效滋养在校大学生心灵和涵育大学生品行。课程思政的实施,将倒逼理工类专业课教师主动认真地发掘专业课自身蕴含的人文价值理念,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在夯实大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
4.有利于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从而提高普通理工院校的高质量的就业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类大学生拥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走向世界的“通行证”。在普通理工院校,这项工作格外受到重视。在全国工程教育认证专家组织的考查认证过程中,都有一个环节是专家与任课教师座谈,思政课教师必在其列,详细地回答专家思政课在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个人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有些普通理工院校早已把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有机结合起来,思考思政教育在培养专业人才中所起的作用。但是,这与课程思政还是有显著区别。如果实施课程思政,那么,专业课教师自觉利用专业课程本身蕴含的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再加上思政课程专项集中的思政教育,共同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合力培养在校大学生,客观上更加有利于普通理工院校相关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也提高了普通理工院校毕业生高质量的就业率。
5.客观上有助于普通理工院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普通理工院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无论是专业课还是思政课,都属于普通理工院校的必修课,共同致力于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只有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甚至是一流人才,普通理工院校才能实现自身良性的可持续发展。而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一方面创新了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方式,拓宽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多种途径,殊途同归,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创新了高校专业课的教学模式,使专业课程回归育人本位,在授业解惑中育人。最重要的是,课程思政改变了以往思政课主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工专业课主抓大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直接集中的思政教育,专业课在传授知识和技能中对大学生进行间接的思政教育,二者同向同行,显隐结合,形成合力,教学质量都将得到提升,结果是整个普通理工院校的教育质量都能得到提高。尤其是对哲学人文社科薄弱的普通理工院校来说,课程思政在客观上对学科建设起着补弱增强的效果。教育质量普遍持续提升,学校培养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普通理工院校才能发展壮大,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
三、课程思政在普通理工院校实施的对策
鉴于课程思政在普通理工院校的实施的重要性,那么普通理工院校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落实呢?
1.校领导
首先,要认真学习党和政府关于高校教育的论述、文件,增强全体教职工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普通理工院校的一些领导及相当一部分专业课教师对党和政府关于高校教育的会议和文件不听不看不了解,当然不能正确理解课程思政的理念,在现实中极易滋生抵触情绪。校领导带领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则很有必要,全面系统学习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教育工作方面的论述,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育的讲话,组织宣讲团到各个学院进行报告讲座宣讲。然后以院系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写心得体会,达到真正理解与吃透会议精神和文件主旨。校院领导和教师们只有真正了解、理解才能内心接受,才能把课程思政理念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中。
其次,普通理工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本校切实可行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普通理工院校要依据今年教育部下发的《指导纲要》通知,充分结合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依靠专业院系领导和一线教师,广泛征求一线教师、各学院意见建议,在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案课件、实验实践课、考核学生等方面都要有体现,把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并印发实际可操作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逐步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各专业院系具体落实。
最后,高校的激励保障措施。学校制定相关制度,从工作量、物质待遇和精神奖励上,保障课程思政能认真贯彻执行。课程思政的真正执行,必然是整个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当然,离不开教师们的辛勤劳动,在客观上增加了他们的教学工作量,学校应该认可,在年终工作量和课酬计算上充分显现,对落实课程思政效果好的教师进行额外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物质利益和精神激励的双重奖励,让教师们有获得感成就感归属感。在教师的评优和晋升发面,课程思政执行情况也应成为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只有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从短期和长期方面同时保障,课程思政才能长期更好地执行下去。除此之外,普通理工院校还应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课程思政与高校其他思政工作配合起来进行,从各个方面全覆盖高校各项工作,其他各项工作做好了,客观上更好地促进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课程思政的贯彻执行,也离不开整个学校的合力支持。
2.教师
首先,专业课教师都要学会发掘和整理所教专业课程蕴含的育人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2],专业课教师要利用好这个载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各专业课教师要认真梳理所授理工科课程的学科发展史、人物故事育人。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是一部专业探索史奋斗史,期间不乏无数的专家和知名学者做出了不懈努力和刻苦钻研,在探索科学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他们的伟大人格和可贵的精神品质能激励后人,教师可以以此激发大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二是专业课教师要认真梳理专业课程内涵的专业伦理、职业道德育人。课程思政,要求专业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引导大学生养成与专业相匹配的专业伦理、与工作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在校大学生通过理工课程的专业学习,达到对某种学科技术的系统了解和掌握,最终要学以致用。应该怎样运用技术,运用技术干什么,这就涉及到专业伦理问题。由专业支撑的行业、职业也有相应的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要求。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各个行业的建设者甚至引领者,在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在职业道德方面成为楷模。专业课教师要收集专业领域精英的典型案例,教导学生认识到专业伦理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大师风范。三是专业课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科前沿,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情况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文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为学科的深入发展刻苦钻研,培养他们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是专业课教师要利用专业实验课实践课积极育人。理工专业课程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而且重视指导大学生的实验课、实践课。在课程实验、专业实践中,要求大学生能够团结合作、吃苦耐劳、脚踏实地、严谨求实、敢为人先、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相处等,同时,指导老师独特的工作作风和人格魅力,都能深深地影响大学生,客观上实现了纯理论教学未能做到的育人效果。五是专业课教师可以利用反客为主的方式育人。教师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尝试让学生发现专业课程中的育人因素。教师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导他们查阅文献资料,然后让学生整理归纳得出结论。最后,教师点评总结。在这一过程,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的收获与进步不是一般课堂教学所能达到的。
其次,课程思政的实施不是抛弃思政课教师,而是要与专业课教师进行必要的交流合作(可以是同一单位,也可以跨单位)。专业课教师不习惯于用思政教育思维来看待专业课知识体系,也未必擅于把专业课的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思政课教师因长期从事思政教育,囿于专业所学与思维定式,对相当多的理工专业课程不甚了解。通过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合作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合作,双方老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各有所获。在双方的交流合作中,思政课教师必须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课程思政还是重在利用专业课程资源进行思政教育。思政课教师要转变专业课教师传统的单纯传授专业知识的教学理念,使他们从内心真正意识到育人的首要地位;指导专业课教师阅读我们党成立以来进行思政教育的历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最直接的是指导专业课教师如何发掘、梳理专业课本身的思政教育元素,以及将这些思政元素无缝嵌入专业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课教育过程。

注释:
[1]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
http://www.moe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作者简介:
曾艳(1975--)女,汉族,河南信阳人,博士,讲师,高校思政教育。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