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洪松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路径探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05-13 08:41:42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洪松

(中共渭南市委党校  陕西渭南  714000)

 要:马克思主义发展是相对于一种整体性发展的过程,相距走过170多年发展旅程,近些年中,无论是在实践逻辑上或理论基础上,这一重要的历史长河早已汇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事业当中。党十八大以来,坚持以适应新时代发展以极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代,形成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的中国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不断推动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发展路径

作者简介:洪松1986--)陕西蓝田人西北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中共渭南市委党校经济管理学教研部副主任、讲师

 

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上以及实践上取得了伟大胜利,理论上加深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对新社会的发展有了新的认知,形成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心,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非凡的理论魅力以及政治智慧,对中国新时代的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起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中国新时代特色社会主思想形成过程中,顺清以习近平总书记开创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发展提供主要原则、有效资源以及基本思路,能够正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和新时代核心价值。

一、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衍变进程

马克思主义起初是西方国家政治思想潮流的一种体现,伴随国人运动以及西学东渐逐渐流入中国。早期,由李大钊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做出了突出伟绩,第一代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将中国革命的实践情况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开辟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寻求一条适合以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创办了诸多革命性实践,收获丰富的理论成果以及重要革命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提供有效基础,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同时,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领导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基础,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度创新与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讲话中,新理念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产生的重要创新理论,预示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步入新章程。

二、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基础资源

1.基本原理是创新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作为重要科学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当代现实逻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相结合的过程中,开辟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高度,马克思主义为这一过程提供夯实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际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身的指导思想,解决当时中国存在问题。在过去100年里,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帮助下,先后指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性以及改革性的伟大壮举。历史与实践相结合证明,马克思主义在某种意义上深刻的帮助了中国发展。时至今日,时代在变化,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以及科学依据性是毋庸置疑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产生的矛盾并未对新发展产生改变,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产生的生态环境发展问题,并未脱离马克思主义所诠释的范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实践也证明,无论时代怎样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仍然凸显科学思想的伟力,占据道义与真理的制高点。

马克思主义文化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中国国情与新时代特点,在马克思诞生200周年之际强调需要实践与学习的几个关键点,为马克思主义关注坚守人民思想、人类社会稳定发展规律、社会建设思想、世界历史思想、人和自然关系思想、生产关系以及上产力思想、人民民主思想、人民立场思想与文化建设思想,在这几个方面指出当今世界和中国存在的问题,构建以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理论依据。

2.改革开放是创新发展的实践基础

实践基础需要坚实的理论,坚实的理论产生实践基础。如今中国开展的一系列以实践为新的理论提供有效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开放新时代实践中,在实践创新以及理论创新上的互相推动,帮助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代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为实践中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理论的发展以及创新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更不是才华横溢之人主观猜想的结果,而是来自于社会实践和鲜明壮举,发展出结合社会现实问题的需求所在。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在坚实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取得革命性进展产生的成果,为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成立之际发生巨大变革,故中国人在这一变革浪潮中更有能力和资格来诠释当中存在的发展规律以及历史经验,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丰富的素材。

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中国改革开放获得经验基础上,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过去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并未对社会主义存在的问题予以很好的解决,受社会主义运动实践因素以及时代发展的制约。例如,马克思恩格斯当时由于时代等因素,没有条件来讨论这一问题;列宁并未有过实践性探索;前苏联由于在探索过程中,初窥门径,犯下严重错误更未结局问题。中国共产党吸取过往经验,取得了革命性进展,形成一套成熟的策略,积累经验,为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提供现实基础,21世纪的中国面临诸多问题,在世界范围上具有普遍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取得革命性成就,改变中国的同时影响着世界,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提供坚定的实践基础。

3.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文化资源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既要立足于改革与建设,还要立足于革命的具体时间,更要考虑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一定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改变的同时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衍变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新时代实践中,特别强调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意义,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转变与创造性发展,凸显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发展特质所在。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中华民族深层底蕴以及精神追求,更代表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为中华儿女发展壮大以及生生不息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养育出博大进深的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与“根”,是中华文明一直延续的精神命脉,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中国社会发展以及推动改革开放的伟大精神力量,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思想道德资源以及治国执政理念,更诠释着社会和谐建设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意义,为当前中国解决现实问题时提供伟大时代价值,中华传统文化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在国人的心中根深蒂固,逐渐影响国人的行为方式以及思想方式。马克思主义应扎根于中华文化这一沃土,秉承传统文化基因,创新发展传统文化,尊重中华传统文化的建设,亦会使中国人民群众的接受与认可,在中华文化这一沃土上彰显生命力。21世纪中国马克主义发展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与弘扬发展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要建立以传统文化为根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传统文化的穿新发展与创造性转变,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特色发展新境界增添鲜明色彩。

三、创新发展新路径思路

1.结合实践发展

结合实践理论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之根本,进行实践工作的前期下,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贯彻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而实践最终结果是检验合理性与科学性的唯一标准所在,时代的变迁,在实践基础上才能辩证创新理论的可行性,不断优化制度体系以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进而帮助理论体系的不断建成完善。马克思主义从实践中所得,必能接受实践的考验,只有在不断解决矛盾的同时发现问题所在,才能取得珍贵实践经验,促使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之路不断完善,彰显马克思主义适应能力以及强大生命力,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新路径发展进程,故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应立足当下和身体力行,不断加深完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核心与基本原理的认知,建立全局意识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众化、时代化贡献绵薄之力,履行马克思主义中心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到现实工作当中过去,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规律以及获得真知,马克思主义理论决定实践思想,21世纪中国马克思创新时,不断拖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促使理论结果转换实践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应不断发扬革命传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创新,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路径谋求新的出路。

2.回应时代变迁

当今时代,尽管是世界的发展还是中国的发展,亦或是世界与中国的关系,均体现不同于往的特点。在中国进入小康社会建成决胜之际,相比过往任何时期均更有信心、更靠近以及更有能力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再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时,与世界关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针对这种变化,在时代发展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对问题思考提升到规律的掌控,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面临新时代的发展应建立怎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重要指示,提出“十四个坚持”以及“八个明确”,全方位表达中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基本方针与思想内涵;在中国实力增强的同时与世界的关系变化,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策略,为推动和平建设合作共赢、公平正义以及相互尊重的国际社会关系;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之路带来的社会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相互斗争的局势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举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路径。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的中国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以非常强烈意识理论以及历史担当,在整体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新时代的创新发展,真正意义上开辟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新途径”。

四、结束语

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生命之泉,不断的实践创新能为理论创新提供现实依据以及基础经验,同时可以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实效性。伴随我国经济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体系中的旗帜高度弘扬,针对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应不断摸索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路径,与时俱进,将马克思主义中心思想与我国面临的问题相结合,为国家和社会作出重大贡献,更是每一位共产党人身上肩负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侯衍社侯耀文.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0(04):11-20

[2]吴瀚钦.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路径的思考[J].时代报告2018(10):108

[3]刘奕含.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J].长江丛刊2018(19):156

[4]张乾元.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8-24(001)

[5]赵湘雯郭珊珊.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路径[J].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评论2017(01):36-41

[6]袁银传秦红.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6(09):4-9

[7]陈金龙杨亮.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新时代观的理论逻辑[J].思想战线2020.46(05):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