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朱斌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08-09 09:41:12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朱斌

新疆财经大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中国特色的精神财富,它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厚重的历史内涵和宝贵的育人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1]。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践行使命担当,中华民族才能久经磨难而生生不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一代新人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也是清新剂”[2]。将党史知识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重温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铭记中国革命革命和建设的艰辛道路,有助于学生在理论上正确认识,心理上深刻认同,在实践中自觉实践,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使其更好的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一、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筑牢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大学生系统、规范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同时,激发学生对党史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红色精神的认知,科学全面的认识国史国情。一是使党史知识“进课堂”。《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高校主要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自身的授课内容,在思政理论课讲解的过程中,设置与党史教育相关的实例,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课堂辩论,实例展示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去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和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使思政理论课和党史教育交互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贯穿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关讲解,激发大学生的思想情感,使其接受革命的洗礼,增强了党史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也使思政课堂更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二是不断创新思政课堂教学模式。将党史知识、红色资源与教材内容高度结合,充分让学生“动”起来,让思政课堂“活”起来。思政理论课连接着理论知识和日常生活,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教师可以将思政课内容与红色故事、革命先进人物等相关党史教育内容结合,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充分利用翻转课堂、情景模拟、观看视频,实地参观红色革命基地等多种喜闻乐见的方式,以学生自身实践为主,教师讲解总结为辅,鼓励同学去分享知识,谈感受,讲体会,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分享相关的著作、歌曲、史实电影和电视剧,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眼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为单调枯燥的思政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达到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二、提高思政课教师理论水平,做立德树人的“主力军”

习总书记说过“学生能否学好思政理论课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教师在思政课堂上发挥着主导作用,思政课讲的好不好关键在教师,学生接纳知识的效果好不好关键也在教师,思政课教师不仅应引导学生对党史知识、红色文化作出正确解读,使其内心深处认同红色、热爱红色。还需要不断塑造扎实的理论素养,把“道”讲通,把“理”讲透。

思政教师要不断给自己“输血”“加油”“充电”。思政教师要自觉勤于学,自觉敏于思,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如为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师可以经常性开展“读经典、悟原理、明党史”系列活动。用史论结合的方式,将党史故事和人物的典型案例融入课程教学中,实现内容为王、实效为先、铸魂育人的教学目的。为更好的凸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党史主线,增强教师授课的感染力和情感厚度,教师可以亲赴革命基地实地展开调研,通过参观和考察当地百余年来的变化发展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透析历史脉络背后的理论根基,能够更好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讲明白是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综合水平,必须将教师职前和职后的培训作为夯实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重点抓手,积极构建网络化,开放式,全覆盖的培训体系。鼓励思政教师积极参与研修班,“理论大讲堂”,促进思政教师把能力素质强起来硬起来;鼓励思政教师集体备课,共同研讨,交流经验,集思广益,不断提高教师授课质量;鼓励教师集体听课,特别是听不同思政专业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彼此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三、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切实增强对党史文化的认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广大青年的教育,只有青年一代信念坚定,德才兼备,国家和民族未来才有希望,才能够积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大学生应当主动学习党史知识,明白党史教育对大学生自身修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因此,一是大学生在平时课堂和生活中注重对党史知识的积累,思政课堂认真听讲,紧跟教师的讲解和思路,主动学习和思考问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广泛阅读红色书籍,观看纪录片、红色电影,了解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感受革命先烈在生死存亡之际的誓死不屈,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认知和水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充分借助榜样激励的作用,不断进行自我教育。榜样人物和其高尚的品格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催化剂,大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到先进革命人物事迹,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以红色人物品质为榜样,用典型人物思想和事迹进行自我教育,努力向榜样看起,不断提升自我素质。

四、党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多措并举发挥育人合力

高校大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场所就是校园,校园文化建设构成高校独特的精神风貌。在大学思政教育体系中,校园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每天在校园内的所见所闻,耳濡目染对形成世界观,价值观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将党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高校应着重对红色资源的利用进行创新,利用红色资源的内容和特性,将其与校园景观相结合。

一是营造红色的校园环境。建立红色校园走廊,在校园广场打造革命英雄的雕像,在校园建设彰显红色精神的字碑,建设红色纪念展馆等。同时,要利用电子滚动大屏,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电台大力宣传党史教育相关内容,开设红色专栏,红色文化专题,可以讲述红色故事、播放红歌、解说红色电影,将红色精神转化为通俗化、大众化的语言,使学生在不断的感染和熏陶中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是创建红色学生社团。在大学,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获取理论知识之外,有很多可支配的自由时间,大学社团活动能够拓宽学生眼界,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搭建一个立德树能,全面发展的平台。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时,可充分借助大学社团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相较于严肃规矩的课堂而言,社团活动本身具有轻松娱乐性,社团活动的教育也更为轻松,这样学生在社团的整体精神状态比较放松,这就使得其逆反排斥感觉下降到最低,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思想政治教育也更为顺利。比如,社团可以通过阅读周,阅读日的方式开展红色经典阅读,改变原有简单依靠教材或者老师讲解,更多的去阅读原著,对重要的,难懂的章节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百家争鸣”的现象,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立体;比如社团联合学校开办党史知识网站,在网站中设立独立的板块,对我国的革命历史进行系统详细的介绍,网站中可以看见社团中关于某个观点的讨论以及相关的辩论视频,也可以公布近期要讨论的话题,使广大师生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在思维的碰撞中感受不同专业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使呆板的教材内容更具有说服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创新社会实践途径,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成效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大学生党史知识的学习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党史教育应当融入社会实践,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和身临其境的体会,才能进一步增强党史教育对思政教育的实效。

我国地域辽阔,革命文化遗产丰富,红色文化物质条件较为充足,有效的利用革命文化老区和红色文化基地开展思政教育,将理论学习的知识以具体的调研和参观实践方式呈现出来,为

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党史知识的学习环境。一是高校可以安排学生去革命老区进行实地调研,或者实地采访老革命家。大学每学期的开学新生入学教育和安全教育可以以多种途径开展,比如实地走访延安,西柏坡等红色文化底蕴较为浓重的地区,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追寻先烈足迹,听一听老革命家讲亲身经历,用生动活泼的红色故事,革命先辈们的光辉事迹激发学党史知识的兴趣,使革命红色基地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二是高校应与当地有关部门合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高校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使党史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不断提高大学思政教育的水平和实效。高校还应与当地的博物馆,革命老区,烈士陵园等单位保持友好且长期合作的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去支援服务和学习,定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使学生在了解党史知识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的认知。

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方式,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途径。培养和造就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是国家赋予高校的重要任务,为此,高校应应当将大学生党史教育上升到更高层面,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平台和自媒体等多种方式,重点在构建大学生党史教育体系、拓展大学生党史教育领域、丰富大学生党史教育资源等诸多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探索育人之道,努力培养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4

[2]杨丽娜.盘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考察革命圣地“红色足迹”[DB/OL].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

[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本社,2014

[5]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