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阮诗峰 适应新形势培育农民增收新业态——基于镇安的调查与思考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08-09 09:55:25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阮诗峰
(中共镇安县委党校  陕西镇安  711500)
摘 要:在新形势下,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出现新趋势,乡村旅游、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农村电商等新型业态悄然兴起。本文结合镇安实际,分析了乡村旅游、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在镇安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必须通过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四类”主体,强化农民与“四类”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新业态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创新政府投入方式,拓宽金融支农渠道等措施。
关键词:新形势;新业态;农民增收
作者简介:阮诗峰(1985--)男,陕西镇安人,硕士研究生,镇安县委党校讲师。

当前,文化旅游、现代制造、电子商务等产业加速与农业融合发展,催生了农村新产业新型业态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农村电商等产业形态逐步兴起。如何把握农村产业新变化,引领农村产业升级,着眼助农增收新途径提出政策建议,是亟需破解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农民增收新业态发展现状
近年来,返乡创业潮悄然兴起,乡村旅游、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正为农民增收注入新动能。
乡村旅游业:近年来,镇安抢抓机遇,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积极拓展乡村旅游。一是初具规模。桂林、岩湾、云镇、丰收4个村被命名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和市级美丽乡村,逐步形成了县城周边、镇云沿线、木王山片区、磨石沟流域等四大农家乐集群,全县各类酒店、宾馆、乡村客栈达502家。二是形态多样。形成了西口民族风情游、桂林乡村民俗游、安山古寨探秘游、云镇古村观光游、丰收生态体验游等新的形态。三是旅游产品兴起。目前打造了美云秦绣、蝴蝶标本、土特农产品等旅游产品十大类30余种,为游客提供了多样性的镇安特色产品。调研发现,镇安乡村旅游业总体处于粗放式经营、低层次发展的阶段。在经营主体上,以农家乐为主;在消费方式上,以“吃饭+喝茶+打牌”为主;在消费特征上,以“一顿饭、一日游”和“节假日、花果期”等排浪式为主;在规划设计上,出现“去农化”趋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公路等级低、公厕不健全等问题。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镇安以培育“特色农产”为抓手,多措并举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一是壮大龙头企业。镇安有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20家,13家获得省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认定,有3处农业产业基地园区。二是品牌创建见成效。镇安华美、盛华茶叶、雪樱花魔芋制品等9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的17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认证。“象园牌”茶叶获得国家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AA级认证,“镇安大板栗”获陕西省驰名商标。三是带动产业升级。农产品初加工强化了“市场端”的导向作用,倒逼提升了专业化生产,通过分级包装和冷链运输,增加了产品附加值。调研发现,农产品初加工在镇安总体覆盖面不大,农产品初加工率较低,品牌知名度低,市场销售缺乏主渠道,加之初加工设施设备造价高、人才支撑不够等问题突出,季节性特征明显,综合效益不高。
农村电商业:以“互联网+三农”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电商,正在改写农村商品流通模式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镇安紧跟时代步伐,虽然起步稍晚,但势头迅猛。一是政府全力支持。成立镇安县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成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出台发展电子商务规划、实施意见以及奖励扶持意见等政策支持。二是快速增长。自2015年起,淘宝、京东、苏宁等电商相继入驻镇安,带动镇安网店快速发展。三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5亿元,发展线上商贸企业13家,带动1000余农民参与农村电商工作。但是,因缺乏龙头企业的引领和规模产品的支撑,农副产品的网络外销不够理想,小微电商企业融资困难,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瓶颈突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不完善,留守农民文化素质和网络应用技能差,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发展。
总的来说,尽管这“三大”新兴产业无法将农民增收新业态全部囊括,但已经是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农民增收新业态主体部分。
二、农民增收新业态发展趋势
1.农村呈现出一二三产业快速融合发展的新态势。新技术、新设备、新商业模式,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优化重组,农户、企业与合作组织等主体,将产业链条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全过程,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
2.农民收入呈现出非农产业收入快速增长的新态势。据镇安县统计局资料,2019年,镇安农民收入构成出现两个层面的变化:一是在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四项收入中,家庭经营性净收入降为农民收入的第三来源。二是家庭经营性收入中,来自于第一产业经营收入明显下降。其原因,一方面是大多数的农民选择外出务工挣工资;另一方面新业态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农民通过就近就业、入股合作、成立合作社等,直接获得更多非农产业收入。
3.新业态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民增收提供新空间。很多农民在乡村旅游经营中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市场观念,提高了谋生本领。农产品产地初加对于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作用突出。农村电商作为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有效破解农业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农业的产、供、销体系紧密结合,为农民增收提供新的空间。
三、农民增收新业态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
1.新型经营主体缺乏。镇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形态,突出表现就是数量少,规模小,还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带动效应不明显。
2.经营人才匮乏。农民受教育水体总体不高,文化素质偏低。有文化的青壮年农民多数外出务工,留守农村务农的群众大多是老年人、妇女,技能单一。人才匮乏成为制约新业态发展的突出瓶颈。
3.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大多数农民对新业态经营参与度不高,参与方式集中在土地转让、在农企务工和参加专业合作社等,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松散,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分享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4.经营方式粗放。“三大”新型产业大多处于粗放式经营的低水平发展阶段,在产业融合发展、资源有效整合、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劳动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5.资金投入不足。镇安县地处陕南秦巴山区,对新业态发展的资金投入有限,加之新型经营主体融资较为困难,社会资本参与新业态发展程度低,新业态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四、支持农民增收新业态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注重分类施策,促进各业态百花齐放
培育农民增收新产业新业态,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于乡村旅游。基础是做好顶层设计,核心是突出特色,要注重挖掘当地特色民俗、特色村落、特色餐饮和特色商品等,打造一批突出“乡土本真”的旅游景区和农家乐群体,以“乡愁”记忆吸引游客。重点是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水、电、路、讯、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集中整治村容村貌,美化居民庭院。关键是要强化监管。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乡村旅游公司,完善乡村旅游行业标准,制定农家乐和乡村客栈星级评定制度。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要瞄准特色产品定位。立足镇安资源优势,建设产业基地,促进镇安板栗、核桃、茶叶等特色农产提质增效。要完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着力扶持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推动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要按照统一规划、技术和标准,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对农村电子商务。要充分利用阿里、京东、苏宁等大型电商和快递企业布局农村市场的大好机遇,大力支持“村淘”在镇安村级服务站、特产专营店及网店建设,打造镇安绿色农产品立体化营销网络。鼓励快递下乡,支持发展面向乡村物流,建立完善的快递物流体系,提高网货配送效率。着力打造一批农村电商示范企业、示范网点,带动农村“全民触网”。
2.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是确保新业态发展的关键。一要做强做优龙头企业。通过实施财税、金融、人才、土地等配套措施,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和转型升级。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拓展业务领域,创建区域品牌,申报中国驰名商标、陕西省著名商标和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二要支持和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鼓励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通过以奖代补等政策方式扶持合作社发展壮大。政府免费开展合作组织带头人、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合作组织工作,推进合作社制定规范运行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三要积极发展家庭农场。鼓励现有规模较大的专业种养大户成立家庭农场,符合登记条件的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备案。支持外出务工农民、大学毕业生等返乡创办家庭农场。四要积极培育专业大户。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把新兴产业新型业态人才培训纳入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加大务工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创业培训力度。支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新兴产业,发展农业新型业态。
3.创新政府投入方式,拓宽金融支农渠道
政府全方位政策资金支持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基础。一是政府要持续加大财政用于新业态发展的投入。出台《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新型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办法》,设立新产业新业态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要在税收、用地、用电等方面制定更优惠的政策。二是创新政府投入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向新产业新业态,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基金引导等方式带动新兴产业新型业态发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切实盘活农村土地、农房、林木、人力、闲钱、集体资产,为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等人员创业提供税费减免和补贴等政策。三是加大金融支持。推广PPP、众筹等投资模式,引进股权投资、风险投资、保险投资等投资方式。加强与农业银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的协调,调整信贷结构,增加信贷额度,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推动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等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建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实现农民社员生产生活资金互助。
4.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增强新业态经营主体带动能力
把建立农户分享利益机制放在核心位置,确保新业态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业态。一要支持农户与新型主体联建共享,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产权信托、委托经营等方式,构建“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体,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劳动力入股,变农民为股民,实现企业盈利、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二要完善合作社与成员之间的共同利益联结机制,规范农民合作社发展,提高农民组织程度,让农民合作社更好地保护合作社成员的利益。三要引导龙头企业既要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又不能包办代替。对龙头企业领办合作社,做到龙头企业与其领办的合作社法人、资产、财务、核算“四个分开”,使农民合作社真正成为完全独立平等的市场经营主体,成为龙头企业可靠合作伙伴和优质原料供应基地。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