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米泽龙 袁瑞星 屈展 觉知与悦纳:“就业育人”的概念演进与组织实践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2-04-28 15:36:51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米泽龙 袁瑞星 屈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处  陕西西安  710054)

 :就业育人依托外延于“十大”育人体系,对于促进大学生达成自我觉知,完成自我悦纳,实现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就业育人是做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内在要求,是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就业育人的组织与实践需要育人主体的自我完善,需要建立良好的育人关系,选取适合的话语体系。

关键词:就业育人;高校就业工作;组织与实践

基金项目:2021年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服务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招生就业体系研究与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1]大学生就业关乎学生的个人发展,关乎大学的社会声誉,也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教育向普及教育阶段转变,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过重要批示,要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将更高质量就业作为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国家宏观政策层面,认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既是国计、又是民生。[2]

一、“就业育人”的概念与意义

1.就业育人的概念内涵

高等学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职能。在这其中,首要职能和本质职能是人才培养。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3]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学治校的本质要求与价值诉求。在实践过程中,“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与“思想理论教育与价值引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之一。《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活动的通知》教学厅函〔2021〕17号中,提出要“为民服务办实事 聚力增效促就业”,做好“就业育人”系列活动。[4]

就业育人,不等同于单纯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其概念和延展更为广阔,目标与意义更为深刻,手段与方式也更为多样。就业育人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为手段,通过价值引领、观念塑造、能力提升、素质培养、技巧指导等,促进大学生达成自我觉知,完成自我悦纳,重构自我目标,唤发自我成长,实现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全面发展。

就业育人中,“育人”是最终目标,“就业”是载体与手段。 “育人”的客体,狭义上讲即为就业工作的对象——即将毕业的广大应届毕业生,广义上讲,“就业育人”的客体可以延展为全体在校大学生与研究生。“育人”的主体,即为高校就业工作人员,在 “三全育人”大背景下,也应延展至高校党政干部、专业教师乃至广大校友,共同发挥作用。

2.就业育人的逻辑观点

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指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5]

从内在逻辑来看,就业育人依托于“十大”育人体系,其功能与要素在“十大”育人体系中课程、实践、文化、网络、管理、服务等方面有着较强联结,并演化为就业市场的搭建、就业指导的开展、实习招聘的推进、就业服务的组织、思政教育的介入等具体职能。

从组织实践来看,就业育人外延于与“十大”育人体系的工作要求,具象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就创业实践基地推进、校园就业氛围营造、就业心理调适、校园招聘活动组织、就业手续办理与优化等实际工作。

3.就业育人的实现目标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终极目标。从就业育人视角出发,就是旨在从择业、就业、从业这一关键周期切入,通过接触、共情、引导与实践,促进大学生完成从自我觉知到自我悦纳的转变,唤醒体内自我成长的澎湃原动力,塑造出具备以下素质与内涵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坚定的理想信念。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理想信念作为精神之“钙”,是大学生奋斗在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崇高精神指引。[6]当代大学生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将个人梦想与融入伟大中国梦的生动实践,才能具备艰苦奋斗的底气与力量,才能练就本领、提升修养,才能实现青春梦想。

清晰的自我认知。知人者善,自知者明。全面而正确的认识自我,是每个人必做的一门功课。只有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与评价,才能最大限度挖掘出自身潜能,才能找寻发现个人能力与社会价值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回答“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能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这些问题。

完善的职业规划。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是超然于现实的客观存在,既是对个人事业进取的规划,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人生发展的总体规划。科学完善的职业规划,对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主体意识、促进生涯发展大有裨益。

务实的行动措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就业育人,需要塑造出广大学子务实、低调、肯干的作风与品德。摒弃“浮夸”“躺平”等与主流价值观不符的行为与作风,实事求是,主动作为,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既定目标迈进。

崇高的奋斗精神。四海一家,天下为公。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不断走向繁荣富强的精神支撑,更是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保障。要培养学生把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精神贯彻落实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不忘理想、奋发图强、积极进取,践行使命, 不断书写奉献社会、奉献青春的新时代篇章。

4.就业育人的时代意义

如果将高校人才培养比作商品经济中的雇佣与被雇佣、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在对育人的客体——大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其产品与指标中,除学历学位,荣誉奖励,内在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社交能力等全方位提升外,学生毕业后的实际从业去向与日后发展际遇,对学生个体及其家庭影响堪称深远。从以往的“大学毕业包分配”到如今“名校名企”热度不减,无不是这一现实状况的生动写照。而毕业生整体层面的就业质量与成效,不仅对高校发展与评价意义重大,更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重大命题。因此,就业育人的时代意义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就业育人是做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内在要求。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政治使命,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高等教育逐渐转向内涵式发展,无论是第三方机构评价与社会传统认知,毕业去向落实率与毕业生平均薪酬均是备受关注的关键指标,一些高校甚至将“高就业率”与“高升学率”作为噱头,吸引考生报考。随着教育部细化统计、长期追踪等政策措施落地,对于毕业生长期发展,如岗位晋升、职责演进、待遇提高、供需关系、综合评价等和对于用人单位的雇佣关系、供需匹配、文化契合等软性指标,也逐渐受到关注与研究,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观测点。就业育人,事关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成效。

就业育人是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从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来看,“人的全面发展”包含四层含义,第一,身与心的全面发展。第二,人的需要的全面满足。第三,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第四,人与自然的全面关系与和谐统一。[7]富有成效的就业育人工作,正是广大学子的迫切需求。在个体就业实践的过程中,积极正向的价值引领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与择业观念,适时详尽的政策宣讲有利于学生了解就业形势与国家导向,丰沛多维的就业市场有利于学生充分思考与双向选择,清晰明了的职业规划教育有利于学生明确着力的方向与点位,贴切务实的就业指导有利于学生提升就业技巧,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有利于学生提升择业效率,入脑入心的就业心理调适有利于学生保持稳定的情绪与持久的投入度。上述因素是为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基本构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个体和高校整体就业工作质量的水平。就业育人,是实现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

就业育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高校源源不断向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构成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内驱力。当前“00”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黄金时期,正与我国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周期相互吻合。可以说,毕业生个体经过奋斗所达成的成就,汇聚在一起,就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驱动力。另一方面,近年来大批高校学子通过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应征入伍等渠道,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艰苦奋斗、建功立业,为国家基层治理、脱贫攻坚、边疆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说,就业育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二、“就业育人”的典型特征与现实困难

1.就业育人的典型特征

时空分布来看,高校就业育人跨越大学生整个学涯阶段和职业生涯初期阶段,主要内容包括贯彻始终的价值引领与观念塑造、低年级时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年级时的就业指导、入职前培训与后续跟踪服务。但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毕业季数月甚至是数周的求职择业周期是学涯阶段的“关键时期”与“重大命题”。数年的专业素养提升与综合能力培养,在就业时受到资方的“征询”与“验证”;应聘阶段的临场发挥,可能对最终结果产生“决定作用”;甚至一次时间与行程的“冲突抉择”,也将决定毕业后的最终去向。相较于其人生生涯长度来讲,堪称“剧变”与“激变”。就业育人呈现关键周期凸显的特征。

影响程度来看,毕业季是大学生从“象牙塔”转向“职场人”的关键期。招应聘阶段供需方的接触、交流、邀约与组合,伴随机会与淹没成本的此起彼伏,是供需双方在匹配——重构这一试错循环中达到最高效率的自洽过程。从学生个体及其承载的家族期许来看,相当部分毕业生肩负着改善经济条件甚至光耀门庭的家庭压力,其毕业后入职单位层次、待遇收入、工作地域、长期发展等,对于学生个人乃至家庭经济条件、生活质量甚至社交评价影响深远。就业育人呈现影响程度深远的特征。

从受众特质来看,育人的客体为大学生。当前“00”后大学生普遍呈现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个人主义相对浓厚等特点,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手段传统、方式陈旧、吸引力与感染力欠佳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难以入脑入心,收效有限。而对就业育人工作来说,当前较多大学生意识到在校修习与优质就业间的正关联关系,对就业育人的需求与接受程度更高,更为关注。特别有明确就业意愿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群体,在低年级就有意识的寻求相关指导,通过走访、实习等形式积累经验,拓展认知。就业育人呈现出受众主动性较高的特征。

2.就业育人的现实困难

近年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等多因素叠加影响,整体就业形势与用人单位招聘特点均发生了一定变化,加之新一代大学生就业意向出现一定程度变迁,当代“就业育人”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

就业市场的发展迁徙。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稳就业”“保就业”措施,拓展市场型岗位,引导政策性岗位向应届毕业生倾斜,为保证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岗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第三产业类的服务类、教培类岗位有所缩减。受宏观经济影响,部分企业特别是行业内头部企业从“积极扩张”转向“稳妥发展”策略,校园招聘“宣而不招”,一些企业抬高学历等硬性条件,客观上影响了就业实效。而据教育部数据,全国2020届毕业生人数达到874万,2021届909万,2022届预计超过1000万人,加之每年数十万往届毕业生未确定就业单位。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显著加大。

大学生就业意向的变迁。近年来,“慢就业”“缓就业”现象较为明显,“考研”“考公”热度不减,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5年内翻番,连续两年增幅近50万人,在2021年达到377万人。相当部分落榜学生顺延至春招或直接参加“二战”,甚至“三进宫”现象也屡见不鲜。相应本科就业人数与比例呈现逐年萎缩趋势,部分学生就业意愿不强,错失本科阶段就业市场,对就业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大学生就业高期许与现实存在差距。当前大学生大多出生于21世纪,其成长环境、生活条件较“90”后和“80”后有了较大改善,认知视野等也较为广阔。以往大学生中“工作还贷”“改善家庭条件”等较为鲜见。部分大学生怀揣寻求“钱多活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工作心理。一旦现实条件不能满足期许,较容易跌落至对生活充满无意义和无价值失落感的“躺平”状态,即内心毫无波澜,充斥盲从与顺从心理。更有甚者,个别学生受家庭、师长的监督压力,宣称准备“考研”“考公”等,实质既无全身心的投入复习,也未积极投身就业市场,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将希望寄托于来年的“二战”之后,对个人生涯的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三、“就业育人”的组织与实践

面对当前就业新变化新挑战,就业育人的组织与实践也应与时俱进,通过育人主体的自我完善与修养,提升科学化与规范化水平,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与育人客体建立密切、互信的相关关系,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切实提升“就业育人”实效。

1.就业育人主体的自我完善

从参与程度来看,应在严格落实“一把手”工程基础上,以校院两级专职人员为主,党政干部、研究生导师、各专业教师、教职员工及广大校友广泛参与的全员化工作格局,确保压力、责任落实到人,积极借助联合上级就业指导部门、地方人才机构、兄弟高校、第三方就业指导平台和广大用人单位的力量,从价值引领、就业指导、就业帮扶、市场开拓、就业统计、服务保障等方面着手,形成“矩阵式”就业育人的强大合力。

从育人载体来看,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下就业育人工作的经验与举措,在巩固优化现有“线上+线下”就业工作基础上,应进一步完善以校级就业信息网、就业信息公众号、就业信息系统、用人单位群落等为主干,以各二级单位“群-网-平台”为脉络,以各社会招应聘平台为补充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并实现各模块间信息畅通、便捷。同时,探索因疫情等不可抗力造成封校的极端状况下,如果通过“云”端载体保持就业育人工作的持续进行。

从工作内容来看,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设计与组织就业育人活动。开展“就业观、成才观”主题教育,配套相应措施,鼓励支持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就业;把就业育人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搭建集课程教育、校园活动、实践认知、就业指导、个体咨询的就业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就业育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典型事例宣讲、校友讲座、沙龙交流等形式,在广大学子中营造“积极进取,面向未来”的价值取向与群体意识,并积极践行到日常行为规范中。

从育人形式来看,在以往课程思政、第二课堂、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类活动、个体咨询等基础上,探索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新形式,持续推进教材、教法等改革,增强育人形式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一是充分发挥网络思政教育功能,选树“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等就业人物典型,结合思政教育要求,作为课程元素融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全过程;二是创新课程形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载体作用,开展情景式教学,任务式教学等;三是深化校企协作,创新实践教学,建立校外导师库,构建校园课堂与企业课堂的协同联动机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通过校园课堂教授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通过企业课堂提升实训技能与实践能力。

2.主客体关系建立与话语体系的嬗变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确保就业育人实效的前提与保障。在就业育人的实践过程中,广大就业工作人员应借鉴辅导员的工作角色与属性,扮演“人生导师”与“知心朋友”的双重角色,并根据工作情景遴选适合的话语体系,承担起教育、引导、咨询、保密、干涉等职能。两种角色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实际工作操作中,要融会贯通,协调统一,达成育人实效。

“知心朋友”这一角色中,就业育人的主体应主要承担咨询、保密等职能,通过倾听、共情等,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这是后续工作的前提与保障。通过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诉求与现实困难,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措施,提供合理化的意见与建议,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应对眼前的挑战。对于学生个人信息,特别是学生不愿公开公布的信息,需要严格执行保密要求。

“人生导师”这一角色中,就业育人的主体应主要承担教育、引导、干涉等职能,完成价值引领、观念塑造、政策宣讲、就业指导等工作。对于一些有特殊情况、困难生群体等,应借助团体的力量,给予相应帮扶与指导。对于一些在就业手续办理、协议签订过程中,利益受到侵害的学生,寻求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或其他相关部门帮助,维护好学生正当权益。对于一些就业过程中的不理智不正当行为,要主动干涉,给予学生教育、引导与批评。

四、结语

就业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与人才培养质量息息相关。高校必须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就业育人工作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及时代要求,在育人实践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EB/OL].[2018].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503/c64094-29961631.html

[2]姚奎栋“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就业育人定位与实践路径[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0):602-606

[3]《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2-11-8].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html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活动的通知》[EB/OL].[2021-05-0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s3265/202105/t20210513_531169.html

[5]《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EB/OL].[2017-12-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6]新时代大学生应坚守什么样的理想信念[EB/OL].[2019-04-01].http://www.rmlt.com.cn/2019/0401/543509.shtml

[7]陈刚.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及其当代意义[J].江苏社会科学2005(06):49-54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