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郑讯佳1 李会兰2 操金宏1 浅谈机械类专业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2-08-09 07:48:26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郑讯佳1  李会兰2  操金宏1

1.重庆文理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学院,重庆 402160

2.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信息与智能制造学院,重庆 402160

 

摘要:随着各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由机械化时代转型为信息化时代,并向着智能化时代不断迈进。再此途中,机械扮演着重要作用。而青年大学生作为推动国家发展不可代替的预备力量,其培养方法也是值得深究的问题。时代发展的源动力是科技创新,尽管是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大学生还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所以培养大学生要以培养专业技术手段和创新能力为直接目的,不断为新时代的建设添砖加瓦。但现状却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入校目标并不明确,存在胡乱选专业的现象,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清晰。因此,当学生进入专业进行学习,如何因材施教、如何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满意度是教育教学必须直面的难题。

关键词:智能化;创新;大学生;因材施教;兴趣;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讲到:“靠创新驱动来实现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在产业链上不断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因此,创新能力是机械类专业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而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激发兴趣至关重要[1]。就目前现状来说,因兴趣而选择专业进行学习的学生占据比例相对较小,所以在学生进入专业之初的兴趣培养格外重要。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要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2];要从现实事例入手,变抽象为具体[3];要以学科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4]。但在学生进入专业之初,由于存在对本专业接受度有限、思想观念可能并未转变、本身所具备的工科能力有限等问题,一味追求学科竞赛并不一定能培养专业兴趣。由此,笔者根据重庆文理学院机械类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了相关分析,并设想了几点解决方案。

1 机械类专业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针对上述背景和问题,我们对重庆文理学院2019级机械工程3+4专业、机械工程专业、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近250名学生进行了线上调查,关于同学们高考后如何选择专业、对自己的专业满不满意这两个问题,有一个初步的结果。

调研报告结果显示,关于同学们高考后如何选专业的有效问卷为246份,其中是因为兴趣的仅有48份,占比约19.5%,而因为被调剂、阴差阳错胡乱选、父母亲戚或老师推荐、社会宣传和其他占比约80.5%。关于同学们进入专业后感受和预期差别的有效问卷为247份,其中感受与预期差异为差不多、差别小、爱上了本专业并准备将来留在本行业的有147人,占比59.5%,感受与预期差别大、后悔、有退学冲动的有100人,占比约40.5%。其中,爱上本专业并准备将来留在本行业的仅有9人,占总体比例约3.6%。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高考后同学们选专业存在胡乱选择的现象,兴趣所致不足两成。并且在进入本专业之后,对本专业相对满意的同学堪堪过半,爱上本专业的同学更是寥寥无几。所以我们应该对因材施教、培养机械类专业学生专业兴趣、提升专业满意度总结一条可视化的道路

2 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在机械类专业中,大部分的学生是男生,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机械类学生的男女比例甚至超过10:1。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一部分是机械类专业本身的特点,另一部分是该专业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因此,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因材施教很重要,分男女,也分是否对专业感兴趣。

机械类专业男生来到本专业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兴趣、被调剂、阴差阳错胡乱选、父母亲戚或老师推荐、社会宣传等。因此培养方法自然需要有所区别,对于因为兴趣来到本专业的同学,就要更加充分的挖掘兴趣和潜力。为进入学科初期的学生适当准备一些比赛,难度不需太高,能基本体现学科魅力就行,最好贴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自己的机械作品或设计能够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对所学专业产生认同感。也不必对刚开始学习专业知识的同学过度苛求创新,因为创新往往需要广泛的知识和技术支撑,对于新进入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过度要求创新不仅难以培养学习兴趣和成就感,而且容易使学生因为无法实现的空想而更加找不到发展方向。但对于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新又是必不可缺的一种基本学科素养,培养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在未来的学生个人发展中显得极为重要,所以在挖掘学生兴趣和潜力的基础之上,也需通过一些竞赛、活动和奖励等机制培养和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对于非兴趣来到本专业的同学,就要设法培养兴趣。关于兴趣的培养方法会在下一部分详细介绍。

作为相对于适合男生的专业,机械类专业女学生的培养更需要明确方向、明确个人在专业的发展轨迹,由此来确定学习目标,最终实现理想和人生价值。对于教学人员来说,除了教授专业知识外,教学机械类专业女生更重要的是引导,引导其找到更为适合的个人的培养方案,将个人发展与专业属性连接到一起,朝着相对更感兴趣的能力去发展。

3 多方面培养专业兴趣

3.1 学生思想素质建设

思想素质建设对培养学生专业兴趣上十分重要,国家大力推进制造行业发展,代表了制造行业在推动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下,大部分新时代青年已经有了传统制造行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推动下,我们要将制造行业在推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传递给学生,并向他们介绍在顶端科技上我国与其他制造强国的差距,让其感知到制造行业的使命与责任、了解我们能做什么和我们应该做什么,增加学生对机械类专业的认同感和接受度。

3.2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培养方案的设计质量抓起,按照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兼顾学生长远的发展和就业的现实需要,应当将专业教学计划拓展为由专业教学计划、素质拓展计划、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三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方案,统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结合机械类专业国内外教育现状,结合社会和行业的人才需求,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系统的调研、分析、诊断,发现存在问题,将现有专业教学体系优化为:“通识教育+专业理论+项目实训+实践创新”的四级架构体系,重点分析各个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和培养目标及能力要求,以及各个环节中的互补和衔接,逐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3.3 科研项目平台搭建

学校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让更多学生有投身并完成一个项目的机会,学生真正用心的投入一个项目,就是兴趣养成的开始。对于大多数事情而言,人们并不是感兴趣才去做,而是去做了才感兴趣,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发展并完善这些事情。认知失调理论强调:对一件事情投入多了,我们就会认为那是有趣的,从而保持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对于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培养专业兴趣,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投入,并在投入的过程中有所获得,从而产生满足感,进而源源不断的产生新疑惑,这些疑惑又将反过来推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不断进步。久而久之,就会不断产生并加强专业兴趣。要知道,一时的新鲜感终将退散,但你会在不断地投入中发现新的乐趣。同时注重实践。强调让学生在“做中学”,科研项目平台搭建主要强调的是实践,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理论结合实际的学习方法,可以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其要求实践的是完整的工程项目全过程,而不是浅尝辄止、单薄的、割裂的学习试验或技术实习等环节的拼接。在时间上其要求从一开始就引入项目教学的方式,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同时进行,避免先学理论后实践。

3.4 巩固团队合作氛围

要建立团队合作氛围。机械类专业的学习任务和科研往往都是团队合作完成,所以团队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导向对兴趣培养和个人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团队中相互协作与配合完成任务,会让人获得参与感,并对下一次合作与研究心怀期待。巩固大学生合作精神需要多方面支撑,学校教育是关键影响因素之一。首先,对于刚进入高校的学生来说,高中教育长期的应试观念从思想上给学生的带来了巨大冲击。以分数论成败、论优差,类似的教育观念和学习经历使得大多数学生难以正确面对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当集体、他人与自身利益相矛盾、相冲突时,他们就很难做出抉择。其次,应当建立系统而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应当重视对大学生合作精神的教育培养工作,在对大学生进行相关教育时,避免照本宣科,采用新式方式方法,尽量达到良好的效果。第三,教师要起到榜样作用。一方面,教师队伍自身需要梳理良好的合作精神,不管是在科研上,还是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当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另一方面,教师应当与学生加强交流沟通,避免师生关系疏远、冷漠甚至对立的关系出现,这样才利于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教育工作。

3.5 竞争助推兴趣培养

以竞争的方式推动兴趣培养和个人发展,竞争是锻炼个人能力的最好手段。通常在良好的竞争氛围中,人会不断发掘自身潜力,不断的投身于新的项目或研究里。需说明的是,此处所说的竞争并非是一定要取得名次或成绩,而是投入项目与参与竞争的过程,学有所得便是最好的竞争。对与机械类专业来说,最直观的竞争方式就是学科竞赛,在学生进入专业初期,举办一些基本的素质能力比赛,如制图、编程、机械制造等;在学习中期,大力组织开展能体现专业魅力的比赛,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系列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智能车大赛等;在学习后期,培养学生进行较高水平科研工作的能力,如发表较高水平的专利、论文等,并在此途中设置奖励机制,增加获得感与成就感。

3.6 工程设计实践训练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类型的工程设计实践训练。低级学生以设计型项目为主,形式主要为课堂讲授以及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高年级学生以研究型项目为主,上课的形式主要为学术讨论。实验项目均按照理念,来源于工程项目,全部建立数据库,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让学生在现代化的实验室里学习,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加强学生实验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实验和其他实践环节能更好地与课堂教学结合通过工程项目的团队设计,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协同工作能力,拓宽工程科学知识,并依此提高学生的兴趣。

3.7 管理模式改革

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除了专业能力培养外,还强调学生思维的开放与创新,注重对学生价值观、责任感、态度与习惯以及创新能力、个人职业能力、沟通表达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使之具备应用知识为社会做贡献的能力。通过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来创造学生的价值,提高其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并通过学生未来实践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为社会做贡献,从而创造社会的价值。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就是紧密结合大学工程教学中各有关者的需求,面向应用,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培养。通常很多通识教育强调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素质养成,如思想品质、沟通能力、学习动机、职业道德等,都可以被有序地安排在新型培养模式中,与能力培养、知识掌握和解决工程项目问题有机结合在一起,避免出现各不相干或关联性不强的问题。通过实施以专业为基本教育单位的管理模式改革,实现专业教育、综合素质教育和学生工作一体化。

4 提升学生满意度

提高学生的专业满意度首先就是要学以致用,要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将平时所学到的知识用到实处。例如对于生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机械创新设计,从而弥补日常生活中某一板块的欠缺。其重点在于,需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是要能发现问题,然后进行动手实践,以自身专业知识去利用、设计、制造或控制机械设备,并将其细化到具体用途,使专业知识取之于实践,用之于社会。

其次是让学生明白作为本专业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机械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逐步解决世人的温饱问题;在工业行业里机械逐渐全面代替人力的背景下,工业效率和工业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国民生产和经济逐渐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背景下,机械行业正朝着更高端、更全面的方向发展。而机械类专业大学生作为机械行业的预备力量,背负着重大的使命与责任。要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学科发展方向与前景,让学生逐渐在心里接受所处的专业,增加专业满意度,并产生对国家、社会及本专业的责任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要让学生认识到这是怎样一个专业、为什么要学习这个专业、学习专业之后能为国家和社会做些什么,并由此树立学科发展方向。

5 结语

机械类专业大学生是机械行业的后备力量,在整个社会都逐渐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大学生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与使命。在科技强国的政策推动下,培养机械类专业大学生,要以培养专业兴趣、提高专业满意度为基础,因材施教,培养出一批有责任感、有创新力、有道德、有理想的新时代创新型大学生。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有关机械制造、试验检测、维护管理及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基本能力,使学生更加具有务实性、应用性、创新性、适应性。本研究以期对高校其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有借鉴及促进作用,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有益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张甜,尚新生,薛庆国.培养创新人才 让兴趣来敲门[J].北京教育(高教),2014(09):76-77.

[2]尤芳,胡耀华,张卫国,王翔,张李娴.工程能力培养目标下的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8(31):91-93.

[3]林彬.提高机械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兴趣的几点思考——以《金属工艺学》教学为例[J].才智,2010(36):92-93.

[4]宋辛辛,张大磊.以学科竞赛为驱动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9):1-3.

基金项目:重庆市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cstc2021jcyj-msxmX0708;重庆城市职业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XJXK202001007;重庆文理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2030。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信:13032989651

编辑部投稿Q 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