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黄 哲 田英莉 西安市会展业发展对策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3-12-12 11:29:14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田英莉

西安浐灞生态区管理委员会欧亚经济综合产业园,陕西 西安 710016

 

摘要: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城市开放度、城市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西安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会展名城,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本土会展企业整体竞争优势不足、缺乏高层次人才、环境压力巨大等问题。基于此,分析西安会展产业发展的现状,明确会展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期推动西安会展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西安;会展业;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D21 文献标识码:A

 


会展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经济的“助推器”,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开放度、城市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西安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会展城市,面临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重大战略机遇,随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等多项“国字号”试点示范任务的推进落实,西安已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客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汇聚的基础优势日益凸显,为新时代西安会展业加快追赶超越、建设“一带一路”国际会展名城奠定了良好基础。

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办好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杨凌农高会”,为西安会展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西安会展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

1 西安市会展业发展现状

“办好一个会,搞活一座城”。会展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不仅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还通过交通、旅游、餐饮、商贸等相关产业形成强大的聚合效应,被视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西安现代产业体系也受益于“会展+产业”生态,翻看2022年上半年成绩单,西安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是近五年来同期最高水平,在15个副省级城市和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继续保持第一。

疫情背景下,2021年西安展会面积排名全国第14位,相比2019年略有下滑(数据来源:《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在后疫情时代,西安全面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蓬勃发展会展业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1.1 产业发展持续向好

十三五”期间,西安会展经济总量、规模以上展会数量、展会成交额等多项指标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速,成为国内最具潜力的会展目的地城市。根据《2021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的会展业发展综合指数,2021年西安的会议会展综合排名全国第14位,展览数量42场,展览总面积162万平方米,综合指数52.7,在183个城市中排名靠前。同时依托西安城市资源禀赋和优势主导产业,目前已培育打造了欧亚经济论坛、丝博会、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世界文化旅游大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大批具有西安特色的品牌会展活动;引进举办了国际清洁能源投融资大会等一批国际性会展活动,西安会展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作为引领西安会议会展业发展的标志性品牌,欧亚经济论坛历经九届成功实践,已成为国家层面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十大平台之一,成为西北地区唯一的高层次、机制化的大型国际会议。

1.2 承载能力大幅提升

借第十四届全运会举办契机,按照“价格最低、服务最优、配套最全”的要求,西安市沿灞河滨水岸线布局建设西安国际会展中心、西安国际会议中心、西安奥体中心三个重大场馆群。

其中西安国际会展中心、西安国际会议中心均位于浐灞生态区。西安国际会展中心是西安国际会展城的核心项目,占地面积约1150亩(含三期),规划室内展览面积约30.3万平方米,包括已建成投用会展中心一期展览馆展览面积7.2万平方米,会议楼展览面积3.7万平方米,会展中心二期重型馆展览面积6万平方米,进口博览馆展览面积5.4万平方米。一二期全部投入运营后展览面积共计22.3万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将排名国内会展中心第5位,三期规划展览面积8万平方米,建成后排名跃居全国第4位。

西安国际会展中心自2020年5月投入运营至今,累计举办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及配套经贸合作博览会、世界文旅大会等重大展会350余场,累计展览面积超过230万平方米,参展参会观众超400万人次。

1.3 产业规划清晰明确

围绕管理机制、服务体系、政策支持、发展环境等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推动会展业稳步快速发展。2021年《西安市会议会展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提出,到2023年,西安市会展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形成“一核四区”(一核:浐灞会展核心区;四区:空港新城会展产业园区、曲江会展产业园区、高新会展产业园区、国际港务区会展产业园区)城市会展新格局,西安会展的国内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国际会展名城建设成效显著。全市举办规模以上展会活动580场以上,会展业综合经济效益达到700亿元。

2022年西安市委《关于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浐灞生态区以西安国际生态会展城为依托,重点发展会议会展、文化旅游、现代金融、数字经济等产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人文交流、特色会展功能聚集区。

1.4 产业链有序构建

截至目前,全市以从事会展主营业务的企业约670多家,基本涵盖全产业链业务范畴。特别是浐灞生态区全力打造西安丝路会展产业孵化园,平台签约入驻包括德国豪特曼展览集团西安办事处、土耳其华商会陕西商会、意大利维罗纳会展集团陕西办事处等为代表的国内外会展产业链相关企业150余家,常驻办公人数达到973人以上。同时通过孵化平台申请注册了西安市绿色会展行业协会等功能机构,目前已成为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为会展全产业链聚集发展奠定基础。

2 会展业发展存在问题

2.1 会展企业整体竞争优势不足

与其他会展发达城市相比,会展企业总体呈现为“数量不多、规模不大、质量不高、竞争不强”,主要体现为:会展优质主体(规模以上会展企业)数量少,缺少带动能力强、影响力大的本地龙头企业;会展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会展服务产业链不够完善;本地主承办机构业务水平较低;会展企业承压能力不足,会展产业整体发展相对滞后。

2.2 产业缺乏高层次人才支撑

现有会展业人才在质与量均存在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一是会展人才缺乏系统的、专业化的会展知识和技能培训。尤其是从事会展策划、会展营销、会展品牌管理等的中高端人才储备不足。二是西安会展市场潜力仍有待挖掘,对国内外会展人才吸引力不足。三是东部会展发达省市对西部会展业人才存在较强的“虹吸效应”,致使西安会展业存在人才流失的风险。

2.3 产业环境压力巨大

一是会展活动因其聚集性,受外部环境影响,近三年长期持续处于“经营停摆”状态。二是新兴科技尤其是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导致会展发展环境变化和商业模式改变,移动互联技术强势渗入,线上冲击线下,虚拟挤压现实,实体展会物理空间扩大受挤,发展空间减小,经营风险增大。三是全国各地大力发展会展业,除传统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会展强城外,成都、重庆、武汉、郑州等会展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强,会展场馆建设和品牌培育迅速发展,城市间会展资源分流竞争日益加剧。

3 对策和建议

3.1 多方协力,筑牢会展安全防线

借鉴成都会展业快速发展经验,成立省市区三级联动的会展工作机制,建立会展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会展产业宏观指导,统筹协调会展培育招引、疫情审批防控、通关便利化、备案便利化工作,促进会展业与境内外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妥善处理好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逐步调整“非必要不举办”为“非必要不停办”的行政干预;做好防控和展会统筹,构建政府(行业管理)、场馆、主办单位、参展商及展会观众“五方”责任体系。同时加强专业力量配备和科技手段依靠,全面提升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3.2 链式联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欧亚经济论坛、丝博会等国家级展会创新办会办展模式,进一步提升展会的质量和国内外影响力,鼓励本土大型展会通过申请注册商标保护、国际认证等提升展会影响力和品牌优势,逐步培育一批本土品牌展会成为全国知名展览会;鼓励会展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将综合性展览细分为多个专业性展览,延长会展产业链。鼓励会展企业兼并重组,重点支持西安市同类型展会合并或联合办展,打造西安会展航母,组建国有会展集团,从场馆管理、展会培育、人才培养、资本运营等会展领域全面开展资源整合和质量提升,提高会展效率。扩展下游环节的主要功能节点,打通会展交通、会展跨境物流、海关通道、保税区壁垒,搭建会展线上服务平台,连接会展上中下游产业链,出台促进“会展+产业”融合的相关政策,积极推进会展产业与金融、商贸、餐饮业、旅游业等行业融合发展。

3.3 创新引领,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

构建长效的服务展商观众公共平台,延伸增值服务品类,提高展商与观众对于展会的情感依赖和商业依存,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更好发挥会展实现交易和促成交易的平台功能属性;推动会展业实现绿色转型,把会展业作为践行绿色理念的载体平台,积极倡导会展业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搭建和绿色服务的理念,引导支持会展场馆、会展主办单位采用绿色低碳节能的办展模式和运营模式,让参展客商更好地展示形象,让参展观众和购物群众购得舒心、用得放心,利用展会平台宣传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开启会展业绿色发展新征程。

3.4 百炼成钢,提升产业竞争力

加强创新型(复合型)会展人才建设,实现现有会展人才的存量增量双向提升。将会展专业人才体系建设纳入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加大会展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加强与国际会展组织或机构合作,设立国际化人才培养基金和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间在场馆合作、会展信息、人才培训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国际化会展专业人才。通过会展技能培训提升、高端专业人才引进,助力会展人向产业人的存量转化。加强产业间人才流动引导转化,尤其是新兴领域专业人才向会展人才的转化;找准企业发展核心源头活水,现有会展企业的经营发展,主要依靠于向政府要政策,要补贴。未来将转为向市场要效益,创造条件走向资本市场,以开放的心态寻求合作,采用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实现共赢发展,创造新经济下的新未来。

3.5 苦练内功,优化服务举措

加强对展前、展中和展后的全过程服务,会展的属性是服务,高水平会展服务是会展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要结合会展流程,做好各个环节服务工作。如在展前做好信息咨询、客户邀请、业务培训等工作;在展中加强对现场的监管,并做好会展工作人员 日常餐饮和住宿服务;在展后重视客户后期服务、评价和相关数据分析,以此不断提升会展的服务品质。强化对宣传资源的统筹利用,统一宣传口径和传播重点,除借助广告、直销、新闻媒体、公关等宣传渠道进行宣传外,结合“互联网+”发展背景,加快互联网与会展的融合,运用社交媒体、手机APP、电子邮件营销等方式提升“一带一路”下的西安会展网络品牌效应,提高权威性和公众认知度。

3.6 科学评估,衡量引擎效能

借用“外脑”资源,以浐灞生态区为试点,搭建会展产业信息数据库,进行会展产业运营分析,为产业联动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建立科学有效的会展经济模型,合理评估会展业对于城市经济的带动作用,科学评估会展产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水平。

4 结束语

会展业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助推器”。西安会展业在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跨越进程中,也彰显出其对文化、旅游、商贸、科技、服务、教育等关联产业带来的强大辐射引领作用,必将成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新引擎,城市开放的新名片。

参考文献

[1]梁童歌.会展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哈尔滨:经济研究导刊,2022(11).

[2]马力.基于钻石模型的西安市会展业竞争力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J].北京:商展经济,2022(9).

[3]吴彩莲.会展经济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探究[J].永州: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9).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信:13032989651

编辑部投稿Q 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