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赵 翔 基于中国发展与改革实践的《管理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3-12-13 09:47:37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赵 翔
贵州商学院 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4

摘要:《管理学》是经管类专业本科生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如何将基于中国发展与改革实践的相关课程思政内容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是本论文将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课程内容,结合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提出要将中国发展与改革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融入到《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构建以培养学生“价值塑造”为主体的课程思政体系。
关键词:管理学;发展与改革实践;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D21


1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因此,新时代中国高等院校要把“德”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价值塑造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应先于也高于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2]。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的根本任务,这个任务完成的质量,是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三问”的关键所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而是所有的课程都要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好课程思政的内容,使得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且再次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和“三观”的塑造。真正做到所有课程同向同行,共同发力,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育人教学效果。
2 管理学课程思政发展现状
《管理学》课程由周三多教授、陈传明教授为代表的管理学教学团队潜心打造,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面向本科生开设。基于长期的研究与积累,管理学教学团队编著了业界学界广泛认可的管理学教材,“重新构建了中国管理学教学体系”(厉以宁,2012)[3]。课程思政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以育人理念引领教学目标、以课程思政元素丰富教学资源,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已经做出了初步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标志就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了马工程《管理学》教材。该课程于2020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定,进一步为管理学课程思政内容设计与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管理学体系,王永贵等(2021)[4]重点讨论了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百年奋斗史以及新中国建设与发展中的先进管理实践融入管理学的教学和科研。
3 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无论在何时都要有思想政治理念,都要在学习科目的同时吸取思政教育思想。这对管理学课程思政内容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管理学的课程体系主要来源于西方。因此在教学过程目标,是既要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原理和基础方法,又要通过合理的课程思政内容设计,在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又能够结合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从身边事、身边人当中得到思想上的升华。目前,管理学课程的案例,大部分都融入了西方管理学的内容,在讲解的过程中过于抽象,也不能充分结合中国发展的实际。根据原有的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主要是按照管理的几大基本职能逐一展开。重在介绍管理的基本理论,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概念较多,与之有关联的教学案例,也主要是例举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相关案例,尤其是来自西方知名企业的一些典型案例。管理本身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基于社会化大生产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是基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社会属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过多采用基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的相关案例,并不妥当,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要求不想符合。而结合中国改革发展史中的相关案例比比皆是。因此,围绕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目标,重新构建符合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以中国革命史、改革发展史为主体的管理学课程思政体系和案例库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4 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
课程思政当前的发展要求是,以育人理念引领教学目标,以课程思政元素丰富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价值引领。陈明宏(2010)[5]认为在我国的管理学课程建设过程中,前期几乎沿用了西方国家的管理学课程体系,除了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外,还采用了大量国外企业的相关案例。他认为,应该结合我国的管理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管理学。陶爱祥等(2021)[6]认为在高等教育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大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要不断优化开展课程思政的方式方法。做到改革要有力度,创新要有思路。
在课程思政内容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关注的是大学生作为被授予知识的一方,他们应该要怎样去理解什么是思政教育,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会给学生们带来哪些优质的影响,又会怎样带领学生们走进一个良好的思政环境。我们知道管理学的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在这些职能中融入思政教育,需要我们在理解各项管理职能的同时,也要去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价值理念。李海东和张露尹(2020)[7]认为,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的系列讲话精神为准则,以使学生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为目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史、新中国史以及中国优秀企业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融入到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管理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就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活动。通过课堂教学,不断强化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浓厚氛围,实现以价值引领为核心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目的。
同时管理学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也要求要在考核方式以及教案、大纲等教学资料上进行改革,形成完整的闭环系统,形成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在这方面,学术界已经做出了一些有益的研究和成果。李慧迪等(2020)[8]认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过程中,应当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举,整体原则与协同原则并重,过程测试与期末测试配合。不仅要完成课程教学中专业知识传授的任务,还要使得管理学中的课程思政内容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高度契合,共同发展。学者们认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管理学课程思政主体内容在进入管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思政内容“入心入脑”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成绩和心理进行调研和摸底,在此基础上,进行差异化分组,根据不同小组的专业基础和学习需要设计差异化教学体系,并运用差异化的考核形式进行全面、动态的过程考核。从实施过程和考核要求上,保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有机融入管理学课堂之中,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
5 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
管理学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非常丰富,主要涵盖的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管理智慧、个人素养和职业素养等等。因此,在将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相融合的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上,我们要注意一下几点,首先是明确我们要培养怎样的人,因此要进行课程调查,课程需求分析;其次是围绕课程目标,凝练思政主题,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接下来是围绕思政主题,重塑资源体系,在资源素材的搜集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扎根中国大地,具有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的典型案例;最后是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要与建课目标、知识点、课程知识体系等紧密关联。结合以上的分析,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思路需要着重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深度挖掘理论资源,彰显管理学课程思政的学理魅力。通过系统发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的管理理论资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管理学科知识体系与理论基础。让学生充分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内涵、观点与方法,为其筑牢学理根基。
二是活用历史资源,彰显中国特色管理学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伟大

表1  课程思政建设体系表
知识点 育人元素 拟解决的学生的问题及
预期效果
绪论 1.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3.研究框架
4.教学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敬业、诚信、友善 从高中进入大学的迷惘和懈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律意识
管理
导论 1.管理的内涵与本质
2.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 融入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的相关经典理论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现代管理学的结合
管理理论历史演变 古典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流派
当代管理理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爱国、敬业 融入“青年责任担当”的思政元素,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怀
决策 1.决策与决策过程
2.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 融入 “四个自信”元素 培养学生价值取向,增强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爱国、法治 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3.决策的实施与调整 党的优秀计划管理经验进课堂 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管理思想,以及新中国成立时期的发展历程
组织 1.组织设计
2.人员配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了解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奋斗发展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组织管理的实践成果
 3.组织文化 党的优秀组织管理经验进课堂 突出建党精神、建军精神中党的思想的重大意义
领导 1.领导的一般理论 融入革命领袖的领导思想 了解党的人才观和发展思想
 2.激励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实现自我认知,避免随波逐流和生活盲目性
 3.沟通 融入伟大建军思想,以思想引领学会沟通技巧 了解沟通的目的,以及实现有效沟通的途径
控制 1.控制的类型与过程
2.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二十大”精神进课堂 了解国家政策和中国发展现状
 3.风险控制与危机管理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牢固树立“四个自信”
创新 1.创新原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爱国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教育学生懂得思维创新的重要性,以及激发学生奋发图强,为推动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努力
 2.组织创新  

实践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管理实践。充分应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中国建设的党史资源,讲好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史,讲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基本道理,以培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是发掘现实资源,彰显中国特色管理学的时代特征。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动实践与伟大成就为现实资源和教学素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先进的管理实践,全面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中国人民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斗争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人民“脱贫攻坚”等伟大事迹,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具体设计内容见表1)。
6 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大类的专业基础课程,提高管理学课程思政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管理学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一方面要不断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并严格实施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结合课程教学,科学合理地设计好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学习到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结合课程实际,将思政教育纳入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本课程的思政内涵,修订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丰富课程思政、思政课程教学资源,构建以中国共产党及老一辈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经典理论为基础,结合新中国发展史、社会主义建设史,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事迹、重大成就的案例库。做到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高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黄维.新时代高校育人新使命[N].光明日报,2018-07-05(05).
[3] 周三多、陈传明、贾良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06.
[4] 王永贵、汪寿阳、吴照云、吴晓波、毛基业、戚聿东、张维、苏宗伟、朱旭峰、杨开峰、杨立华、席酉民、李新春、张玉利、徐向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管理学体系[J].管理世界,2021.37(06):1-35.
[5] 陈明宏.高校应成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学的主力军[J].中国高等教育,2010(08):36-37.
[6] 陶爱祥、胡立虎、徐婧、刘楚、钱嘉欣、陈璐、葛寒菲.应用型高校《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01):169-170.
[7] 李海东、张露尹.《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景德镇学院学报,2020.35(04):1-5.
[8] 李慧迪、孙永震、刘晓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管理学”课堂过程中的差异化教学探索[J].长江丛刊,2020(10):187-188.
作者简介:赵翔(1977—),男,江苏镇江人,贵州商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
基金项目:贵州商学院2022年院级教改项目《基于新中国发展与改革实践的<管理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编号:2022XJJG49。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信:13032989651

编辑部投稿Q 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