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朱子琪 李来原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路径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3-12-13 17:24:25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朱子琪  李来原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

摘要: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意境深远,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高校作为铸魂育人的主阵地,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九个真”出发,着力探究其深刻内涵,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原则,坚持精神之源与精神谱系相结合、建党精神与四史教育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站好理论第一课堂,拓展实践第二课堂,结合网络第三课堂,寻找有效融入的实践路径,引导新时代青年知史爱党,更能激发爱国情怀、使命担当。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原则;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D21 文献标识码:A


1 真学真懂真用: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伟大建党精神被首次提出,并被赋予深刻内涵: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开篇即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2]。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思政课教师首先得真学真懂伟大建党精神,再真正运用到思政课堂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真学真懂,最终使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在初接触伟大建党精神时,学生对于了解其内涵或感吃力,究其原因阅历不到位为一重要因素。教师在课堂提前“灌输”思想,学生在日后拥有相关阅历时,能够醍醐灌顶,也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形成闭环。
1.1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方向引领,被我们高写旗帜。共产主义信仰作为我们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永挂心怀。马克思主义拥抱科学,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必然王国飞跃自由王国;心怀人民,探求人类自由解放道路,以科学理论谋理想社会;坚守实践,指引人类改造世界行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崇尚开放,站在人类时代进步前沿,不断探索时代发展的新问题,解决人类社会的新挑战。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破虚无,稳方向;唯物史观寻规律,找联系;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抓根源,作分析;社会主义学说积力量、导革命;人生学说现关怀、守本质。马克思主义如明灯照亮中国共产党规律探索之行,指引中国富强之路。
1.2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南湖红船上,群英汇聚,相约建党,开天辟地,确立初心使命。区别于其他政党,中国共产党将人民利益置于首位,历经百年不变。百年屈辱,自不敢忘,伟大建党精神要成为时代的琥珀,要为时代留下精神标本,提醒着今天的我们革命先辈们经历了什么、承受了什么,提醒着今时往后的人们,前人是如何奋斗的,如何走过那曲折的道路。这个时代的琥珀里,体现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人这份初心使命的坚守,是历尽千帆,仍在为党和人民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的如一。
1.3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风雨飘摇,山河破落,为了让人民不受战争和压迫之苦,党为人民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精神,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党也因此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力量,为人民开创了一个更光辉的时代。
1.4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对党忠诚、践行宗旨,拼搏奉献、无私无畏等,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高尚道德品质的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在为民之路上从未停歇。以人民为立场,力量来源于人民,中国共产党深入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我革命,内在动力,无数党员与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共走前列;百废待兴,自当富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人为本,蹄疾步稳,与人民幸福目标相偎,党性和人民性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统一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实际行动中。
2 真心真情真悟: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基本原则
2.1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3]。”德育为先,以人为本,高校思政课作为主渠道,一方面承担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职责,另一方面对赓续伟大建党精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高校思政课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丰富思想教育理论和教学研究体系,彰显高校思政课重要政治担当的实践导向[4]。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一场涉及面广而深的思想实践,需要师生共同付出真心真情,修于心,植于行,真正感悟精神意蕴。因此高校思政课与伟大建党精神是同向同行的,两者统一于最终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中。
2.2 坚持精神之源与精神谱系相结合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所铸就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起点。一支年轻的“创业团队”登上红船,以武装斗争开辟革命新天地,以血肉之躯纵横万里,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至强,观其内在,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始终是驱动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民族力量,一代新人,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恢复了国民经济,为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在党的领导下铸就着伟大精神,为伟大事业提供不竭的精神力量。这些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精神谱系中,始终贯穿着伟大建党精神,坚持两者结合融入思政课,更能厘清精神内涵,汲取精神滋养。
2.3 坚持建党精神与四史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重点学习党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5]。”伟大建党精神不仅体现在建党初期,在不同历史时期,展现出不同的内涵意识,但其中本质内容是相通的;因此在教学前,思政课老师需要博览群书,读原著、读史书,对四史充分了解后,挑选出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的典型案例,充分设计教学环节。学生利用课前时间,提高对“伟大建党精神”及相关内容的了解和认识,并记录下疑难困惑以便课堂课后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四史中的不同情境,创新课堂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坚持问题导向,增设课堂评价机制,组织互动活动,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后,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延伸问题,学生可以针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弘扬和传播,提出新问题,引发新思考,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2.4 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3]。”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到思政课前、中、后期,需要坚持教师主导原则,激发教师育人活力、韧力。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作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统筹,应从自身做起,做坚定弘扬者、践行者,以正面形象引导学生,主导教学全过程。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要参与者,应发挥主体潜力、动力,找准课堂定位,使得学生能够从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传播者、自觉弘扬者,学生自主思考讨论,更能发挥主体作用。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才能更好实现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效作用。
3 真知真人真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3.1 站好理论第一课堂
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接触”伟大建党精神的首要渠道,需要教师在理论课堂上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其精神实质、内在逻辑、时代价值等丰富内容,在实践教学中结合真人真事真案例,用好红色资源、网络资源,创新线上线下双渠道,才能把“真知”讲清楚、讲明白、讲生动。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除了讲好“是什么”,高校思政课教师更要解思想之疑,答理论之惑,“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6]”。因此第一课堂对教师的理论深度要求更高,需要教师课前狠下功夫,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教师在课前可以开展集体备课、学生交流会等活动,增加视野宽度,提高思维介入角度,为知识增加鲜度。思政课作为公共课,教师教授的专业班级不同,课前需针对学生了解其专业背景,从而挑选不同的案例分析或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如,可以设计“同辈青年热血分享红色经典故事”,让学生课前分组讨论选题,选择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事例搜集资料,设计制作PPT上台分享,再邀请非同组成员进行点评打分,大学生讲思政课,讲述者和聆听者的多重角色转变更能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理论认同。也可邀请专业课教师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将理论与专业相结合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引导学生自发思考如何立足本专业做新时代的创新者、爱国者,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
3.2 拓展实践第二课堂
高校思政课要求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高校思政课实践舞台相较于理论课堂,舞台更加广阔,包括课堂实践、校园实践与社会实践。其一,在课前,教师提前设置“为什么要爱国”,“我怎样爱国”等引发性问题,指导学生采访同辈青年,通过采访的方式将抽象理论具体化、生动化,帮助学生理解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不可能脱离其政治属性而超然存在。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素材的准备,挑选展现家乡革命事迹如电影《风雪大别山》、历史剧《皖魂》等其中的经典片段,并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配音表演。其二,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活动中,如带领学生参观学校思政馆、校史馆,师生共同参与解说词的编纂和讲解。或者指导学生排练与伟大建党精神有关的情景剧,学生通过化妆、服饰、情境等条件身临其境享受一场视觉盛宴,在过程中感受、领会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风范,从而坚定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做中国精神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如再现中共一大场景,通过一声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学生到感受建党初期的不易,便会对当下的生活更加珍惜,深化对“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精神品质的认识;再现江姐受刑场景,一次次非人的酷刑并没有打到江姐,而是让她喊出了“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钢铁”的铮铮誓言,这体现的正是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高尚品格。其三,在情景剧表演前后,组织学生开展“伟大建党精神认知对比”问卷调查活动,除了对校内同学采访调查,还可以在校外商场、广场、步行街等地对同辈青年发放问卷,展开横向对比纵向总结,撰写调查报告,参与老师课题,共同探究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际效果。其四,课余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校外实地参观活动,如来自合肥的学生可以去渡江战役纪念馆、合肥党史馆等,来自黄山的学生可以去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中共皖南特委旧址等,来自六安的学生可以去裕安区独山革命旧址群、霍山县诸佛庵镇革命遗址等,此类活动除可以使学生沉浸式体验跨越时空,各展馆引人入胜的讲解也是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除了本地有名的红色景点,师生可以共同挖掘红色资源,开展党性学习活动,如电视剧《觉醒年代》播放后,纪念革命青年陈延年、陈乔年的合肥市延乔路便火了,延乔路的旁边是集贤路,因陈独秀安葬于安庆市集贤关而得名,从地图上看,两条路都通往繁华大道,设计的巧思让学生能够在瞻仰革命烈士的同时感悟当下的繁华盛世来之不易。
3.3 结合网络第三课堂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67亿,其中20-39岁网民占比为33.8%,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青年网民逐步成为重要组成群体,同时也为网络安全、道德认同增添了不可控因素,因此高校思政课要用好网络课堂新阵地,打造生动活泼的网络第三育人课堂。可以在课堂中融合VR等新技术。2021年,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在北京正式开馆,同学们可以在课上用手机扫码识别查看VR全景,也可以通过佩戴VR眼镜查看全景。值得一提的是,两种方式的选择对于学生的吸引程度和融入的最终实效存在影响,学生更倾向于佩戴VR眼镜,觉得“更有感觉”。另外要运用好“三微一端”及短视频平台。在开展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网络第三课堂时除了多引用此类视频资源,还可共同组织拍摄类似微课、慕课等教学资源,进行正面宣传、价值引导,更好地激励学生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承担起属于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新华网,2022-10-26.
[3]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4]冯成.高校思政课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原则与路径探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5(4):88-92.
[5]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N].新华网,2021-03-05.
[6]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作者简介:朱子琪(1996—),女,安徽淮南人,合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李来原(1980--)男,安徽六安人,合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合肥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JYXM34);合肥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度校级科研项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科研创新团队”(项目编号:2022Akjcx01);安徽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项目(高职)“推动高职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以大中小学一体化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022sxzzjy050)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信:13032989651

编辑部投稿Q 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