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李美香 新时代下闽东畲族民歌传承与创新发展的路径探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3-12-14 09:40:10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李美香
(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福建宁德)
摘要:马克思说过:“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畲族民歌就是畲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独具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为适应时代发展,让畲族民歌具有更广泛的传承,需对畲歌进行创新发展。
关键词:畲族民歌;传承;创新;发展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山里的客人,福建、浙江、广东是畲族主要聚居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畲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灿烂夺目和极具艺术价值的畲族文化,其中畲族民歌最具民族特色。大凡畲民都喜爱对歌‚“男女相恋‚以歌为媒;喜庆吉日‚以歌相贺;丧葬祭祀‚以歌当哭;社会交往‚以歌代言。”[1]畲族民歌是畲族文化的“瑰宝”。
一、畲族民歌的挑战与危机
畲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只有畲族语言,畲族民歌的传承主要是靠口口代代相传。2006年畲族小说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畲族文化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畲族民歌也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正如有学者表示“当历史的巨轮以变速的节奏驶进二十世纪末时,我们不得不说它正面临一片贫瘠的尴尬——除已全然汉化再恢复畲族成份的不计,在许多畲族社区,畲族音乐的主要代表——畲歌在畲语消亡之前已经消声匿迹。”[2]就闽东地区而言,目前能编能唱的畲族歌手已经不多了,年轻一代对本民族单一的音乐类型产生了倦怠甚至是抵触心里,更有甚者连畲语都不会说也听不懂。由此,对畲族民歌的保护与抢救已刻不容缓,但仅仅是抢救、保护、传承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更有效的保护措施是探索和研究如何发展创新畲族民歌艺术,使其在保留畲族音乐元素的基础上更具有时代性,增强音乐市场竞争力和日常生活特别是重要礼仪、典礼上的应用性。
二、新时代下畲族民歌的传承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闽东地区畲乡工作期间(1988至1990年),围绕闽东地区和畲乡如何早日脱贫致富的主题,于1992年出版了《摆脱贫困》一书。书中把文化建设摆在突出的地位,明确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一定要让畲族文化更加发扬光大。包括要继承和发扬畲族文化传统中优秀的部分,畲族语言、畲歌、畲族服饰,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文化,都应当很好的继承。[3]在新时代下,随着近年来文化建设兴起,地方政府部门的重视,畲族文化氛围的培养,在畲族民歌的传承呈现可喜的局面。
(一)多项政策的出台与保障
近年来,随着各级各界政府部门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这一重要领域的投入,在政策、资金及人员方面提供了相应的支持,为畲族民歌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政策保障。先后出台了《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福建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宁德市畲族文化保护条例》等系列政策和条例,从立法层面上给予支持,有利于畲族传统文化全方位的保护。
(二)系列活动的开展与传承
近年来,福建省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及畲族文化艺术节。“三月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这一节日里,省、市、县均举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庆活动。这一节日已然成为畲族人民密不可分的精神寄托。至2022年,福建省已在全省范围内连续九届开展了“福建省三月三畲族文化节”活动。近两年,各地以线上录制或者直播等创新形式开展文化节活动,形式更加新颖,传播范围更加广泛;福鼎市佳阳乡“二月二”会亲节和福鼎瑞云“四月八”牛歇节分别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的这一喜庆节日,福鼎双华和瑞云村举办畲族歌会等民俗活动。系列活动的开展,特别在活动现场均展示了畲族原生态歌曲,展现了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传承、弘扬畲族文化,提高了畲族文化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为畲歌的传播创造了新的局面。
(三)社会组织的兴起与有志之士的传承
宁德市畲族歌舞艺术传承中心(畲族歌舞团)于1988年成立,是全国最早以畲族命名的专业文艺表演团体。该中心以“传承畲族歌舞艺术 打造闽东畲族文化品牌”为宗旨,先后创作了《凤凰到此》《祥瑞畲乡》《竹响畲山》《凤冠银光》《山哈魂》等极具畲族特色的歌舞作品,多次荣获省级、国家级大奖,充分展示我省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了少数民族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近年来,闽东各地也相继出现了畲歌传习所、畲歌协会、畲族文化促进会等,这些社会组织的兴起,成为了传播畲族文化和畲歌的社会力量。
素有“畲歌王子”之称的畲族歌手蓝永潇,创造了一批具有独具个人特色的畲族民歌,并在各类视频网站上广泛传播;畲族年轻歌手雷清梅等新生代也创造了《畲山茶歌》《畲乡歌谣》等新时代歌曲,让畲歌的传承呈现出新的力量。
(四)现代传媒的传播与平台构建相结合的传承
宁德电视台精心打造了一档畲族电视专题栏目《多彩畲族》,这样的平台就能非常好的传播畲族文化;闽东中华畲族宫为了更好的弘扬畲族文化,利用微信平台,开通了以“多彩畲族”为栏目的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中,定期地加入畲族音乐,将畲族音乐更好的传播开来;现代网络达人通过各类视频网站平台,如优酷、谷歌音乐、抖音等,把畲族民歌通过视频网站进行传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畲族网络红人雷清梅通过网络直播平台传唱畲族民歌,介绍畲族文化,不仅传播了畲族民歌,弘扬了畲族文化,同时收获了大量的粉丝,扩大了畲族民歌受众群体。
近年来,畲族民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还存在许多不足。政策上的支持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如对已经确定为非遗传承人及各地的畲歌协会等,如何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扶持,都需要实在的政策和有效措施;专业艺术创新水平仍需提升,目前专业团队在舞台上展示的畲歌虽保留着畲歌曲调元素,但基本上是用汉语来演唱,民族特色不够鲜明;新创作的畲歌受众认可度低,能让人传唱的作品更少了。
三、畲族民歌创新路径探究
畲族民歌要传承发展,不能一味保持传统,因循守旧。要勇于创新、创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不断的改造、开发,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让其基本的文化内涵及畲族特质的文化元素传承下去。
(一)畲族民歌创作技巧的创新
1.畲族民歌形式的创新
畲族原生态民歌主要是以单一声部为主,形式单一,演唱者基本用的是近似的曲调旋律和速度,听者易感乏味。畲族民歌需要打破这种模式,可尝试采取多声部模式进行创作,并加入立体的和声结构,让歌曲结构更加丰满;同时,在音阶材料的使用上也要大胆的探索,在不失原有的旋律下让歌曲更加丰富。畲族民歌多为没有伴奏演唱,为了适应现代审美需求,可加入现代乐器进行伴奏。
2.进行曲式结构创新
畲族民歌大部分是单一部曲式结构的歌曲,多为单句变化的两个平行乐句构成,在结构形式上较为单一。在创作的新歌曲中,要改变这单一结构,可参考现代歌曲的创作手法,多采用单二部或单三部曲式结构,让歌曲更加丰富,饱满。同时保留具有畲族特色的衬词或辅音,如“哩、噜、啰、啊、唉、噫”等,让歌曲特征更加鲜明,又保留了民族特色。
3.进行曲调元素的创新
闽东畲族民歌根据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调式,有福宁调、罗连调、福鼎调、阿鲁调等,每个调式各自特征,自成体系,互为独立。这一特征显著缺点是导致歌曲地域性太强,无法普遍传唱,影响畲族歌曲的传播。在新的歌曲中,可以结合各个地区的调式特征,打破唯地区唯调式结构,创作出调式更加丰富的新畲歌。
传统畲族民歌虽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调式,但每个地区的调式唱法基本用的是相似的曲调调式旋法也相近,曲调过于单一,与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不相适应,导致的很多畲族青年不会唱、不想学、不喜欢学畲歌的情况。畲族民歌需要改变这种单一曲调元素。在创作中加入现代化元素的曲调,吸纳来自流行音乐等元素,让曲调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以新的视野、新的手法、新的呈现形式让畲族民歌“旧貌”换“新颜”,令人耳目一新,丰富民歌艺术内涵,让这种“创新型”的民歌成为时代宠儿。
4.内容创新与演唱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畲族民歌内容主要是反映所生存的生态文化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文化环境的改变,其内容也应随之做出变化。新创作的畲歌可以根据当今时代的特征及现代青年的审美方式,结合流行歌曲形式,创作出朗朗上口,内容通俗易懂,简单易学,时尚新颖的新畲歌。同时,演唱方式也要做出改变,传统畲歌主要是以畲语为主要演唱语言,采用的是“假声”和“真声”结合的唱法。为了扩大传播范围,一首畲歌可以用畲族语言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演唱,扩大听众。在演唱中,可以借助歌唱技巧及演唱者的自身风格,让歌曲独具特色,更具有影响力,更能得到人们的认可。
(二)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
为了使畲族民歌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第一要务就是要培养优秀的人才。对于人才的培养,相关政府和部门要起到主导作用,首先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扶持措施,给予现有的原生态歌手或传承人一定的福利保障,排除他们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后顾之忧,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到畲族民歌文化的传承;选送优秀的畲族歌手进入高校或培训机构进行培养,不仅要培养歌唱技巧,还要培养出作词人才、作曲人才和编导人才等;对于创作出新曲目的歌手及人才给予一定的奖励,搭建平台让这些歌曲传唱开来;编写相关教材进入民族中小学,传授畲族的传统文化及畲族民歌,让传承文化从娃娃抓起,使畲族文化的传承在民族中小学成为常态化。
(三)搭建平台,组建团队
专业的歌唱团队是传承畲族民歌的主力军,在政府相关部门采取多种政策措施扶持畲族民歌发展的带动下,宁德市畲族歌舞艺术传承中心为代表的一群文艺工作者创作了许多畲歌素材的民族音乐,积累了一批优秀畲族风情的音乐剧目。福安畲歌传习所,雷美凤“畲歌”工作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畲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等在畲族民歌的传承中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目前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传播力度和传播广度不够等问题,传习所(工作室)由于经费及人员的投入不足,学员流动性大等问题,传习活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今后,要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专业团队和传习所(工作室)在畲族音乐传播中的优势。
(四)利用现代传媒形式进行有影响力的传播
2022年,闽东原生态音乐“畲族双音”首登央视春晚,演唱者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雷美凤及畲族年轻歌手雷清梅,演唱曲目《采茶歌》。这一惊艳亮相,鼓舞了畲族年轻一辈,增强了他们积极性和自信心,对传承畲族文化起着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
现代视频网络平台的出现,对传播畲歌带来新的机遇。畲歌传习所(工作室)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崭新的传播途径,在视频网站上上传畲族民歌,开通直播平台,展示畲族文化和畲族民歌,扩宽传播途径,给学员创造展示平台,不仅能调动学员的积极性,防止学员流失,而且可以通过平台宣传畲族文化产品,如畲族彩带,畲族斗笠等,让平台产生经济效益,弥补经费投入不足问题,实现生存与发展共赢。一个平台,就能把畲歌传习所(工作室)发展的瓶颈给予有效的解决,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
四、结语
畲族民歌是畲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当今时代,畲族民歌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应立足于当今的时代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创造民族文化氛围,调动广大畲族群众的积极性,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积极投身到畲族民歌传承与创新发展事业中去,让畲族文化增添光彩。

参考文献:
[1]朱秋枫.浙江歌谣源流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349
[2]蓝雪霏.畲族音乐文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313
[3]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125
[4]雷桂榕.新形势下畲族民歌传承和创新发展探析——以闽东畲族聚集区为例[J].音乐创作,2016(07):143-147
[5]洪艳.畲族民歌的传承与创新[J].学术探索,2013(06):106-109
[6]金瑶.”文化强国”背景下的民歌进化方向与发展策略——以浙江畲族民歌为例[J].2018(11):13-21
[7]刘淳尹.闽东畲歌“福宁调”音乐形态及保护传承研究[M].学习出版社,2019:208-228。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信:13032989651

编辑部投稿Q 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