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花志红 从酒业繁荣管窥西昌的社情民风习俗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3-12-14 09:43:52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基金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酒史研究中心“凉山旧志酒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ZGJS2021-05)。

 

从酒业繁荣管窥西昌的社情民风习俗

——以民国《西昌县志》的视角

花志红

 要:地方志具有文献价值,民国《西昌县志》与酒相关的资料主要记载于《产业志》《食货志》《艺文志》《礼俗志》中。民国时期,西昌酒业呈现繁荣态势。从社会学视角来看,酒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当地生产关系的和谐,既促进了粮食的生产,提高了西昌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西昌人民的生活与酒息息相关,乐宴亲朋,婚嫁、祝寿、添丁、丧葬等红白喜事要“办酒”“摆九大碗”,春节有请吃“春酒”的习俗。以《西昌县志》为研究对象,从志书有关酒文献的记载中探寻西昌酒文化的历史渊源,感悟所体现出的淳朴民风和礼俗文化。

关键词:西昌县志;酒文化;社情;民风;礼俗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出版的《西昌县志》分12门120余目,50万余字,记事颇为详尽,为质量较高的旧县志。通过梳理《西昌县志》中《产业志》《食货志》《礼俗志》《艺文志》与酒相关的文献、礼俗、诗文的记载,可以管窥西昌民国时期酒业的发展情况,了解西昌民风民俗等酒文化。

民国时期西昌制酒工艺开始成熟,生产数目和作坊数量扩大,酒类品种丰富,酒类品牌得以成长和发展。

一、《西昌县志》记载的西昌酒业

据《西昌县志•产业志》记载,西昌至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城区设立商会大约有十帮。有银钱帮布帮盐帮山货帮药材帮皮帮杂货帮杉帮等行业帮会有来自陕西购办货物的陕西帮由重庆购运棉丝疋头来西昌又在西昌收买山货、药材运销内地的渝帮这些商会中,以陕西帮的势力较大”。据西昌政协编辑的《西昌文史》中《西昌商业发展史略》一文的记载,陕西帮在西昌设立大小几十家字号,以天增公、复兴德、永聚源、进丰合、恒泰盛、永庆公六家影响较大。

“陕西帮”除在西昌经营商业外,还开设生产作坊,如永庆公开设曲酒烧房,酿造陕西大曲(仿陕西名酒“西凤大曲”),运销雅安、成都、昆明等地。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五月,军阀刘元璋在红军长征过境前火烧西昌西街,烧房化为灰烬,永庆公由于损失惨重而倒闭。结合《西昌文史》另一文《西昌的“陕西大曲”兴衰经过》可知,永庆公掌柜姓蒙,蒙家经营的永庆公烧房是西昌最早酿曲酒的一家,商标“陕西大曲”,人称“蒙大爷大曲”。永庆公烧房每年可产陕西大曲十万斤左右,除满足本地所需外还远销外地,由于货真价实,陕西大曲在西昌口碑甚好,也给西昌酒业带来了繁荣。

据《西昌县志》记载,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依法组织的同业公会,有13家。绸布业、国药业、百货业、烟草业、油盐类业、土布业、棉纱业、酒业、屠业、旅店业、生熟皮业、纺丝业、杉板业。中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重新登记,西昌商业同业公会15家。其中,酒业就有二十四家作坊。由此记载可知,民国时期,西昌酒业呈现繁荣态势。

由于酒业的发展,烟酒税在西昌也应运而生,据《西昌县志•食货志》记载,西昌烟酒税民国肇兴,政府认烟酒为奢侈品之一,采各国通行税制,寓禁于征,估价收税,其率颇重。

二、从酒业繁荣看西昌的社会与经济

西昌所在的安宁河中游河谷是整个安宁河谷最为宽阔平坦的地带,且还有邛海相邻,这种环境十分利于农耕经济的发展。因此从距今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直至清代末年,安宁河谷一直是传统的农业区,其经济项目以农业为主体,其他经济项目的发展都是以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基础,西昌成为安宁河谷的经济中心,其基础是建立在发达的农耕经济之上的。

西昌酿酒业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密切。民国时期酒业的发展促进了粮食的生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进一步促进了农村饲养业的发展,酒业与农业大体上是一种良性的依存关系。

西昌农作物种类丰富,《西昌县志·产业志》称:西昌一农国也,其物产以农作物为大宗,分夏季作物和冬季作物。夏季作物水田以水稻为主,荸荠、席草、灯草、蓝靛、叶烟等为辅,旱地以玉米为主,高粱、黄豆、向日葵、落花生等为辅。冬季作物以胡豆、小麦为主,豌豆、大麦、苕子菜等为辅。若农时则因地别高下水判温凉而分迟早,故水稻播种,早者惊蛰,迟至清明,插秧则自谷雨至立夏,薅则在芒种前后,至秋分则迟早俱获矣,玉等于二三月下种,五月薅草施肥,六月则早者已熟,七月至八月则高下均收获矣,胡豆、小麦于九月前后下种,立春前后灌溉,次年三月收获。

关于西昌的粮作物,据何东铭所著的《邛嶲野录》卷一四《方舆类·物产》的记载,至少在清代安宁河谷种植的稻谷就有属于早稻的白早稻,麻早谷;属于晚稻的黑谷、白谷、红谷、麻谷、飞谷、斑鸠谷、盖草黄、香谷;糯谷则有金糯、白糯、鸡血糯、青杆糯、麻酒谷等。麦则有小麦、大麦、燕麦、荍麦、青稞。还有糯粟、蛮粟、灰粟米等粟类(小米)作物和高粱。

《西昌县志》也记载了西昌谷粟丰盈,民足衣食的境况。由于粮食丰富,除供食而外,主要用来造酒,西昌一地的粮食酒种类比较齐全,诸如:高粱酒、玉米酒、燕麦酒、青稞酒。清代西昌本土文人颜汝玉在《建城竹枝词》写道:“荞麦高粱酿酒多,无论粳稻是嘉禾。怪它大曲饶香烈,择地偏宜马水河”诗中提到荞麦、高粱、粳稻都是西昌酒房酿酒的原材料,所酿制的粮食酒香味浓烈,而酒房选址在人口聚集的马水河一带。正如颜如玉《建城竹枝词》所写的:“城东河水绕城南,城右西河带远岚。城左香泉推第一,城前龙眼井泉甘。”西昌酒业兴盛跟城市水源丰富也有很大的关系,除了前文提到的马水河外,这首诗中还提到西昌有东河、西河、香水井、龙眼井,优质的水源是酿酒的基础保障。

三、从酒文化管窥西昌民风民俗

西昌人待客热情,逢客来必奉酒肴。婚嫁、祝寿、添丁、丧葬等红白喜事要“办酒”,办酒俗称“摆九大碗”。

据《西昌县志·礼俗志》记载:西昌地区人民的日常生活与酒息息相关,生活稍裕者,乐宴亲朋。春日备帖延宾曰饮春酒。冬至后刲豕酌宾,曰腊饮。婚娶后,请新旧姻娅戚族聚酌,曰会亲。家塾延师,请名儒陪燕,祀先师,主人行延师礼,然后行弟子礼,春曰上学酒,冬曰下学酒,宗老初度,共祝之,酬以寿酒。宗子始生,咸贺之,设满月酒。

西昌物产丰盈,美酒醇厚,每逢佳节皆有饮酒习惯。以春节为例,民众历来对春节比较注重。每年农历冬至前后,乡村人家陆续开始宰杀“过年猪”。置办年货(烟、酒、糖果、糕点、衣物、干鲜食品等),腌腊肉、灌香肠、熬油肉,并邀亲朋好友来家欢聚庆贺。春节临近,蒸年糕、酿甜酒(醪糟)、磨凉粉、搧凉面、炒瓜子、炒花生等以备节用。节日期间,走亲访友,互致祝福。凡有客来,总以酒肴款待。

据《西昌民俗集成》一书的记载,春节期间,西昌城乡民众旧时多有请吃“春酒”的习俗。吃春酒既是传统的春节节日内容,更是民间一种常见而重要的社交活动形式,平民百姓趁请客广泛联谊结友,文人雅士则借酒会抒怀咏志。从年初二至正月十五(有时会延续到农历二月二),亲友间、相邻间常常相互邀请到家吃“春酒”。客人少至四、五桌,多至十多二十桌,条件富裕者,还请戏班子席间唱戏助兴。“春酒”桌上的菜肴,以“九大碗”为定制,“九大碗”乃几种民间常见酒席菜肴,通常为:拼盘(俗称“镶碗”)、烧酥肉、夹烧肉衬糯米饭(俗称“甜烧白”也称“扣碗”)、墩子肉、咸烧白、烧什锦、凉拌鸡、烧排骨、圆子汤等。颜汝玉在《建城竹枝词》写到了西昌春日饮酒的习俗:“红柬相延共举觞,筵开春酒四邻香”。

在西昌婚丧嫁娶等民间礼俗,酒也是必不可少的。《西昌县志•礼俗志•礼志•冠礼》称:县俗,男子婚前夕,宾朋大集,备冠履衣袋,红绫金花,酒脯枣栗,陈设仪盒,灯采排列,音乐前导,遍游街衢,迎至婚嫁,大张灯烛,请亲老上坐,傧相以四言韵语赞冠,加冠新郎首,奉酒三觞,承奠神前,叩谢。

婚礼。《西昌县志•礼俗志•礼志•婚礼》称:届婚期前二日,婿家仍延宾媒,具酒脯礼物婚书羊仪及新妇衣饰赍女家。女以将别父母哭内寝,乃请福寿亲长於中堂秉烛书男女年庚於婚书,授宾媒返,俗曰过礼。……初奉馔,新郎进酒。新妇先辞席,示不敢当客礼也。再奉馔,男女主分揖谢男女宾。宴终,宾揖主而退,新郎揖送门外。女家男女送亲者揖谢辞行,主人陈爵馔於门内,劝饮祖饯。……三日,新妇造厨助灶,呈香楮酒脯,家长祝告祖宗,新妇礼祖宗,拜见舅姑有贽仪,皆以女红,即古庙见遗也。

丧礼。《西昌县志•礼俗志•礼志•丧礼》称,在丧礼过程中要治筵酬吊,还要祀灶请鼎,设酒樽盥洗。服未出,子妇不茹荤饮酒,不衣吉服,不赴宾宴,不至歌舞场。

出殡之后,丧家按俗要在当天下午设宴答谢各位亲友乡邻,丧宴的丰盛与讲究不亚于婚宴。

祭祀。《西昌县志•礼俗志•礼志•祭礼》称:新丧,于春分节前,拜扫茔墓,墓插纸花,陈设酒食,举哀行礼。孟秋月朔一日,门外陈酒食焚香帛,迎荐亡魂,曰接新亡人。祭祖的三献礼是西昌人的祭典礼俗,分为初献、亚献、三献,三个程序中都有献酒环节。

清明节汉族家庭都会备好若干祭祀物品、酒食菜肴,上坟山去祭拜亡故的的亲人,因祭扫亡人的时间在春季,故民间多把清明祭扫称为“春祭”。

除了清明前后的祭祀活动,西昌对七月半也颇为重视,每年“处暑”前后,是西昌民间设祭,隆重祭祀亡故亲人的日子,因祭祀时间在农历七月十日前后,故通常称为“七月半”,也叫“中元节”,由于其时在秋天,民间也将中元祭祖称为“秋祭”。“七月半”民间祭祖与佛教“盂兰盆会”时间相仿。自农历七月初十日始,便陆续有家庭在家中摆上水果、点心、酒品、菜肴,点上香烛,开始祭献祖人。

除了婚丧嫁娶,西昌的民俗活动也离不开酒。

端午酒。端午节在民间多称为“端阳”,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按俗,家家门上都要挂菖蒲、艾蒿等香草,吃米粽、盐蛋、喝雄黄酒。大人必定把雄黄酒涂抹在小孩子们的头上、手上、身上。端午这天,女婿会带上鸡、鹅、点心、烟酒、糖果、粽子等配搭成的礼品去岳父家“拜节”。吃完晚饭,家人们相携出门,街巷田间或游玩、或观景、或爬山,至天黑方回,俗称“游百病”。颜汝玉在《建城竹枝词》中写了端午饮酒的习俗:“九子粘蒲玉粒香,好随艾酒共称觞。”

重阳酒。重阳节西昌人有登泸山、煮糯米酿酒、烹鲤鱼菊花羹的习俗,颜汝玉《建城竹枝词》写了西昌人在菊花飘香、新稻成熟的重阳节,酿造重阳酒的繁忙景象:“等高佳节菊花香,落帽风来扑面凉。旧酿已空新稻熟,家家造酒趁重阳。”九月九日,重阳节,西昌人多喜登高秋游,老百姓多自家煮篜糯米酒食之,谓之“重阳酒”。

渔民饮酒。西昌,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自古就以“松、风、水、月”而著称,泸山的松、安宁河的风、邛海的水、西昌的月都是令人神往的景致。这样的景致造就了西昌物产的富饶、人民生活的安逸。生活在西昌邛海边的人们得天独厚,世世代代半耕半渔,忙时农耕,闲时打渔,生活富足而悠闲。清代西昌本土文人杨学述在《建昌竹枝词》是这样描述渔村惬意生活的:“海滨村落半闲人 ,终日醺醺为惜春。若问酒钱何处觅,无庸播种但垂纶。”诗人笔下海滨村落的渔民,不用为生计而忙碌,整日饮酒为乐,没有酒钱了,只需要到邛海边打打鱼,就够生活所用。

乡镇集市卖酒。西昌自汉设郡县,历史悠久,除土著居民外,外籍人口众多,由此形成了集市繁荣的景象,《西昌县志•产业志•商业》记载了民国时西昌往来商贩众多,给乡间市集也带来了热闹繁荣的景象

总的来说,《西昌县志》所记载的酒文化资源丰富。以酒文化作为切入点,对《西昌县志》进行解读,挖掘其中的酒文献与民族文化资源,能更好地阐述西昌地方志所具有的地方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郑少成等修,杨肇基等撰.西昌县志[M].民国《西昌县志》重印本,2012.

[2]《西昌民俗》编写组.西昌民俗集成[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9.

[3]政协西昌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编审委员会.西昌文史(第9辑).西昌:凉山州红旗印刷厂,1992.

[4]政协西昌市委员会《西昌文史》编审委员会.西昌文史(第11辑).西昌:西昌市红旗印务有限公司,1995.

 

(作者单位:西昌学院文化传媒学院)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信:13032989651

编辑部投稿Q 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