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和 娟 张 琳 唐丽兰 怒江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问题探析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3-12-14 10:12:42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和 娟  张 琳  唐丽兰
(中共怒江州委党校,云南怒江  673199)

摘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少数民族同胞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集中反映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博物馆”,具有很高的保护、开发及研究价值。近年来,怒江州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开发、与保护,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推动了怒江州经济社会发展、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民族团结进步和边疆繁荣稳定,但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文化保护力度不够、产业及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问题。因此,还需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抢抓机遇,破解资金难题,培育壮大村寨特色产业,加强民族文化保护,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优化生态环境,增进民族团结等方面持续做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开发工作,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良性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

一、怒江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概况
怒江州地处我国云南省西南部,是我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州内居住着傈僳、独龙、普米、怒、藏、彝等22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6%,独龙族、怒族是怒江州特有的少数民族,傈僳族、普米族主要生活在怒江州。由于历史、地理、区位等因素的影响,怒江州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民族文化形态保存良好,少数民族建筑独具特色,生态环境舒适宜居,各民族和谐团结,形成了许多风格迥异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例如位于福贡县匹河乡的老姆登怒族特色村寨、位于兰坪县河西乡的大羊场普米族特色村寨等,具有很高的保护和开发价值。
2009年,怒江州贯彻落实国家民委《关于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全州范围内分批次启动民族特色村寨开发试点。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少数民族村寨在产业发展、民族文化传承、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了很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族关系更加团结和谐。
二、怒江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开发面临的困难
(一)资金投入不足
怒江州具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与开发建设所需的基础条件,却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上投入明显不足,这方面资金缺口还很大。据了解,怒江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放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且资金有限无法满足大规模开发的需要。同时,地方财政困难,资金紧张。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怒江州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落后,财政收入困难,收支极度不平衡,绝大部分依赖上级财政扶持,投入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资金少之又少。二是资金来源单一。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省级和地方财政,其次是吸收脱贫攻坚帮扶单位、东西部扶贫协作企业的资金,州内各部门、社会组织、企业、群众参与不足或没有参与。
(二)少数民族文化受到冲击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怒江州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怒江州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22年怒江州城镇化率达到53%以上,社会交往越来越密切,文化发展呈现多样性,少数民族文化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强烈。一是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有能有才的人纷纷外出务工寻求更好的发展,“空心村”普遍存在,文化传承断裂。二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外来文化入侵更加便利。三是村寨建设中对文化基因的挖掘不够深入,村寨建设缺乏特色。四是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开发不足,价值不显。三是作为文化外在表现的传统民居建筑被实用的现代建筑取代,建筑工艺逐渐失传。四是村民自发无序建设情况普遍存在,使得民居建筑缺乏规划,丧失文化特色。
(三)产业发展落后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特色产业。从怒江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产业培育实践来看,还存在很多难题。一是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差。怒江州境内高山峡谷纵横,可耕地面积少,垦殖系数不足,61%以上的国土面积纳入各种保护区范围,保护任务重,人地矛盾突出,大规模发展产业所需的基本资源匮乏。二是产业散、小、弱状况没有根本扭转。党的十八大以后,怒江州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指导下,统筹生态保护与发展两个大局,把产业发展作为实现小康的重要任务,积极探索培育绿色生态产业及观光旅游业,谋求长远发展。但整体来看,产业规模小、数量少、实力弱的状况没有改变,有的村寨甚至没有可发展的产业。且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多数是村民单打独斗,对村寨经济发展贡献不大。三是旅游业发展缓慢。立足怒江州所具备的资源和底蕴,州委、州政府一直将旅游业作为主要产业进行扶持,但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旅游配套设施、景区开发程度、景区承载能力等方面的制约,旅游业短期内无法成为支柱产业。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开发高度依赖大环境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怒江州经过脱贫攻坚战的洗礼,经济社会各方面有了很大发展,但依然是后发展和欠发达地区,存在着很多亟待补齐的“短板”和“弱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这也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面临的重要瓶颈。一是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怒江州自然条件恶劣,交通建设难度大、成本高。现有道路等级低,抗灾害能力差,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建设严重滞后于其他地区,制约了怒江州经济社会发展。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交通设施滞后使得所需材料运输成本增加,加大建设难度。二是村寨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主要是村寨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教育、医疗、文化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群众就学、就医困难。水利、电力、互联网设施不完善,群众用水、用电、用网安全得不到保障。文化、体育活动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村民需要。有的景区服务设施不足,餐馆、酒店、卫生设施等数量不足、等级不高,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旅游业承载能力不足。
(五)排外及被动等待思想普遍存在
少数民族村寨中的村民多数是农民,绝大多数是文盲,绝大多数不会说普通话,有寻求发展、改善生活条件的强烈愿望,却缺乏响应的知识和技能。一是因同外界接触极少,不敢或不愿意接触“外人”,排斥“外人”进入村寨或参与村寨节日庆典、祭祀礼仪等活动,不愿意向外展示。二是习惯祖祖辈辈务农的生活方式,没有能力改变且害怕改变。三是缺乏相应的技能,无法适应发展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的需要。四是被动等待的思想还普遍存在,凡事依靠政府帮扶,主观能动性不足。
这些问题,限制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开发的进度和质量,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开发局限于外观亮化、美化及局部改造,村寨的文化价值、旅游价值、生态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没有达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的目标,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有限。
三、怒江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开发路径探析
(一)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整合资金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怒江州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怒江的发展,多次对怒江发展问题作出指示批示,提出方案。党中央、国务院把怒江作为全国“三区三州”之一重点扶持,把怒江州四线(市)纳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持续扶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应立足时代背景,抓住机遇,解决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三农”发展产业发展、文化保护、村民生计等问题,促进村寨经济社会发展。要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各级党委、政府要引起重视,正确看待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价值,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与开发计划,注重民族文化保护,盘活各方资源,积极发展特色民族文化产业和民族风情旅游业,实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面振兴。同时,要建立系统思维,整合优势资源,在乡村建设中加入民族文化特色指标,做好长远规划,促进民族文化保护,突出村寨民居建筑特色。
(二)做大做强绿色生态产业和特色旅游业,促进村寨经济发展。过去,怒江州少数民族村寨依靠党的产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现在,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发展,必须继续以强有力推进产业振兴。要继续立足于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发展生态绿色产业和特色旅游业,拓宽各民族群众增收渠道。将产业发展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开发结合起来,实施文化保护工程,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并有针对性地对民居建筑进行修复及改造,突出民族特色,打造具有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的特色村寨。加强村寨基础设施建设,对民居进行现代化改造,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完善民族文化活动、体育竞技、休闲购物等设施。增强少数民族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耐心细致做好相关工作,促使村民摒弃等靠要思想和不良嗜好,主动寻求发展。对村民进行技能培训,积极发展导游、餐饮、民宿等产业,为发展特色旅游奠定基础。
(三)深挖村寨文化内涵,凸显少数民族村寨特色。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怒江州是我国民族族别最多,同时是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各民族都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标识,傈僳族的农耕文化、普米族的韩规文化、独龙族的纹面文化、白族的本主文化……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保护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是民族自信的具体体现。因此,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村寨注入灵魂。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推动出台民族文化保护相关政策,有序推进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建立文化自觉和自信,引导村民参与文化传承与保护。寻找文化传承人,培养接班人,保障民族文化代际传承。持续开展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普查,建立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名录,做好申遗工作。建设民族文化陈列室及民族博物馆,为民族文化传承及保护提供平台。尊重民族习惯,听取少数民族文化专家、建筑专家及当地村民的意见,加强规划设计,突出文化内涵,确保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村村不同,村村有特色。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条件。随着党和国家对怒江州发展的重视,各项政策和资金向怒江倾斜,为破解怒江基础设施建设难题提供了有利机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要发展,必须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要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技术等支持,破解难题,加快怒江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改善通村公路运行条件,打通对外连接,合理规划内部循环。完善村寨水、电、路、网等设施,进行合理改造,保障用水、用电、用网安全便捷,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同时,放眼怒江州打造旅游特色精品和“两区一胜地”建设的目标任务,对民居建筑实施改造升级,使其适应景区开发的需要,融入怒江旅游发展大格局,为发展乡村旅游做好准备。
(五)绿色先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民族村。怒江州生态环境良好,森里覆盖率达78%以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具有良好的生态基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生态宜居”。要加强环保知识宣传,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使村民成为生态环保的践行者。改进生产生活方式,推广现代取暖、烹饪设备,减少对环境的伤害。结合州委、州政府大力发展绿色香料产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规划,发展中草药及香料、畜禽养殖、旅游康养等产业,既有利于生态保护,又促进经济发展。合理规划村寨建设,突出村寨建筑与山水林田的融合。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完善污水、废物、垃圾处理设施,实施厕所改建工程,打造宜居乡村。
(六)主动融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党的二十大对民族团结进步做了明确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1]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主要载体,同时具备相应条件,在村寨建设中要积极巩固长期以来形成的各民族团结包容、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成果,主动融怒江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中,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形成包容互助、文明祥和的创建氛围,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寨。


注释: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参考文献:
[1]张丽君、吴本建、王飞、马博.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进展报告(2017年)[J].中国经济出版社,2017年.
[2]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经验研究[J].民族出版社,2014年.
[3]唐剑.西部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色文化路径——基于四川省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8.11(32)11.
[4]李忠斌、陈剑.村寨镇化:城镇化背景下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路径选择[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1(35)6.
[5]王美钰、吴忠军、候玉霞.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生态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路径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30)1.
[6]张显伟.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基本原则[J].广西民族研究,2014.5.
[7]李忠斌、单铁成.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的文化扶贫:价值、机制与路径选择[J].广西民族研究,2017.5.
[8]利剑豪、阮翀.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主题研究——以龙胜县平安寨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8.
[9]彭晓烈、高鑫.乡村振兴视角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5(38)3.
[10]《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
[11]《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
http://www.gov.cn/gzdt/2012-12/10/content_2287117.htm
[12]《关于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https://wenku.baidu.com/view/e3f76ac1bb4cf7ec4afed0cf.html
作者简介:
和娟(1985--)女,云南兰坪人,中共怒江州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与社会建设;张琳(1986--)女,云南兰坪人,中共怒江州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与社会建设。
唐丽兰(1991--)女,云南玉龙人,中共怒江州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信:13032989651

编辑部投稿Q 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