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李永锋 张 培 工程测量专业“中高本”贯通培养模式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4-02-12 11:45:15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李永锋  张 培
甘肃省庆阳林业学校,甘肃 庆阳  745000

摘要:工程测量专业中高本贯通培养,这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其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然而,人才贯通培养在开展过程中面临一些困境,表现在工程测量专业中高本教学贯通边界模糊、中高本课程思政贯通缺乏主旋律引领、中高本技能竞赛选手选拔缺乏整体性等方面的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可以通过实施专业课程层次化设置、弘扬珠峰测绘精神为学生铸魂、开展竞赛人才整体性选拔等多项路径,全方位推进工程测量专业中高本人才贯通培养,实现中职、高职、职教本科人才一体化培养。
关键词:工程测量;“中高本”贯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当前,我国已初步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于工程测量专业的高质量发展而言,迫切需要优化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环节。比如,随着上海、江苏和山东等省市“中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正式启动,中职教育与应用本科教育的贯通,增加了中职学生升入本科阶段学习的机会。“中本贯通”和“中本衔接”都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以提高职业人才的培养层次为目标,比中高职衔接更具优势和吸引力。
然而,笔者通过调研甘肃省职业院校工程测量专业发现,本省工程测量专业中高本教学贯通纵向边界模糊;中高本课程思政贯通缺乏主旋律引领、中高本技能竞赛选手选拔周期短等方面的问题突出,直至制约着工程测量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如何在甘肃这块职教高地上,打造具有甘肃特色的工程测量中高本贯通的职业教育,破解职教瓶颈问题值得同行共同探究。
本论文尝试以培养大国工匠精神为引领,探索推进学生实现高技能与高学历的“双高”人才培养为目表,系统设计学历与技能横向同级融通,纵向递进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中高本院校以工程测量专业为案例,通过开展工程测量专业教学纵向递进贯通培养、推进学生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的思政主旋律引领、构建技能竞赛人才选拔的长周期制度和打造高质量职教教师队伍为保障的多个路径。进而完善新时代高层次职业教育体系。
1 工程测量专业中高本衔接现状
近年来,全国众多省份的职业教育,在推进“中职、高职、职教本科”构建一体化课程衔接体系方面开展了系列改革试点。比如,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省市相继开展了中高衔接、中本衔接、高本衔接的试点和实践,“3+2”“五年一贯制”“中本贯通”等多种模式纷纷出现。河北省中高本衔接方式有:“3+4”中职与本科的衔接始于2014年。实践中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制约职业教育贯通育人质量提高的问题。
2 工程测量专业中高本贯通存在的困难
2.1 工程测量专业中高本教学贯通纵向边界模糊
课程是教学育人的最终落脚点,一体化设计中高本贯通课程体系是中高本衔接的核心,更是中高本衔接的应有之义,但缺乏一体贯通、层次递进的课程体系设计是目前中高本衔
接育人的一大堵点。
当前,中高本衔接的课程体系在设置上存在重复开设同一课程、简单直接删除下级学段开设课程的问题。这就导致中高本衔接的课程体系缺乏科学的内在逻辑,不同学段职业教育的难度梯度不合理,不符合学生职业认知发展和职业技能形成的规律,也不符合职业教育自身的教学规律,造成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容易出现脱节、停滞不前的问题。
2.2 中高本课程思政贯通缺乏主旋律引领
工程测量专业中高本贯通培养,在课程思政融入方面也缺乏整体的规划和设计,不利于中高本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导致学生入职后容易出现拈轻怕重、好逸恶劳等现象,给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企业的经营壮大均造成不良影响,极易影响职业教育的口碑和社会评价。
2.3 中高本技能竞赛选手选拔缺乏整体性
过于注重精英学生培养,造成人才培养生态失衡。职业技能大赛举办如火如荼,竞争异常激烈,为了让自己的选手脱颖而出,学校专门开辟符合行业现状的先进实训场地,选用知识技能过硬的有着丰富比赛经验的教师专门指导,在学生间进行层层选拔,挑出高技能的精英学生参加长期的大赛集训。
对于参加集训的学生,他们技能水平高,但是由于长期集训,缺了很多专业理论课程,导致这些学生有严重的偏科现象。而对于其他没有参加大赛的学生,也就是能代表着高职人才培养现状这大批学生,上课期间只能在设备老旧的普通实训室进行实习,与行业现状产生差距,人才培养生态极不均衡。极易影响职业教育的公平,造成人人参与的职业教育成为了少数精英学生的职业教育。
3 工程测量专业中高本贯通培养模式的措施
3.1 专业课程层次化设置
工程测量专业课程的层次化设置,要明晰边界,逐级构建横向同级融通与纵向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
横向:学历证书“中、高和本”与技能认定“初、中和高”同层级融通互认——学历与能一体化产教融合。纵向:依照人培方案的设计,遵循学生学习能力提升,需要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的目标,
第一阶段,在中职生阶段实现学历与技能认定之间的同级融通。构建同级“岗课赛证”互认的“工作坊”——实习地、“课堂包”——校园线上线下课题、“竞技台”——各级技能比赛和“晋级场”——1+X证书。
低年级的中职生,注重基础知识的课堂学习,将学习效果与基础知识的课堂包的评价融合起来。同时,对于大多数的中职生,在学习阶段是以县市级竞赛的体验为主,10%的学生可以晋级到省级甚至国家级比赛的大舞台中去。
为高年级的中职生创建提升模块的学习,主要有开展企业顶岗实习,学校及时关注企业的人才发展动态,了解中职生进入高职之后的学历提升的空间和能力提升的空间,为此打好基。同时,鼓励80-90%的高年级中职生参加,1+X中职段的初级技能等级证书考试。
第二阶段,在高职生阶段实现学历与技能认定之间的同级融通。为低年级的高职生,做好专项知识的课堂学习,并且为学生创建技术规范类的课堂包学习软件,让大多数的学生,在高职阶段学习的控制测量学,工程测量、建筑信息模型等基础知识模块知识,同时,学习简单的工程变形监测技术、地形测量和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等拓展模块知识,并运用技术规范包软件进行学习效果的测评。
对于大多数高年级的高职生,在学习阶段是以市和校级竞赛的体验为主,10%的学生可以晋级到省级,甚至国家级,各类比赛的大舞台中去。并且鼓励学生去参与行业赛。部分的高职生要走向工作岗位,学校和企业做好衔接,为学生开设高质量的促进就业会。
第三阶段,职教本科阶段实现学历与技能认定之间的同级融通。为低年级的职教本科生,做好综合知识的课堂学习,并且为学生创建新技术规范类的课堂包学习软件,让大多数的学生,在职教本科阶段掌握建筑工程测量,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应用等知识模块的学习,同时,学习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GPS测量定位技术、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和无人机测绘技术等模块知识的学习,并运用技术规范包软件进行学习效果的测评。
对于大多数高年级的本科生,在学习阶段是以校级、省市级竞赛的体验为主,10%的学生可以晋级到省级,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等各级比赛的大舞台中去。并且鼓励学生去参与各类行业赛。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大部分的本科生要走向工作岗位,学校要提前和企业做好衔接,从学生进入学校开始,就位为学生开设高质量的促进就业会和相关课程的设置。做好企业进校的岗前宣传和培训工作。
3.2 弘扬珠峰测绘精神为学生铸魂
职教领域不同学段,教育过程和教育活动的有效衔接、环环相扣。这体现为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理念和标准的一以贯之、协调一致,也体现为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的内在关联、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共同构建起完整且连续的教育链条。

将珠峰测绘背后所蕴含人物故事、技术案例和精神品质分学段为学生讲述,多个维度挖掘珠峰测绘工程中的测量专业思政元素,砥砺学生的意志和品行。坚持通过在不同学段收集测绘案例、讲述测绘故事的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建设,发挥课程思政引领职教中、高和本的贯通式人培模式。
为职教中职学生讲述测绘人的故事。珠峰登顶背后的“坚持”:夏伯渝老人,第一次登珠峰时因帮助队友,导致两只小腿冻伤被截肢。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自己登顶珠峰的梦想,于 2018 年5月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 很多人失败了,不是因为缺少才华,而是他们放弃了。有时,成功和失败只在一念之间。激发学生学习测量专业的兴趣,尽早树立测绘报国的理想。
为职教高职学生讲述 3 次珠峰测高测绘技术变迁的故事。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领悟测绘精神的内涵。引导学生学习尝试运用测量专业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职教本科生讲述 “国测一大队”的英雄史。学习他们:为国家苦行,为科学先行,穿山跨海,经天纬地,你们的身影是插在大地上的猎猎风旗。让学生感受到测绘工作者不畏艰险、精益求精、团结协作的职业操守和工作作风永远没有变。 测绘技术的进步使仪器的操作更简单,但在测量工作背后细致、严谨的作风在某种程度上比专业知识更重要。
测量专业课程思政设置,坚持职教中职生可以理解,春风化雨般铸匠魂育匠心。职业学校中高本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力层次和需求愿望,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将教育内容筛选整合并科学合理地分布于各学段,运用具有递进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比如,在中职阶段通过知识呈现和案例教学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制度、发展道路、历史成就、文化传统等;在高职阶段进行理论知识传授、价值观引导和实践教育,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职业本科阶段进一步帮助学生学好“四史”,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
3.3 开展竞赛人才整体性选拔
以新技术、新技能为抓手,更好地展示学生技能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纳更多的学生参与大赛,使大赛从“精英化”逐步走向“大众化”,全面提升职业技能大赛的参赛水平。此外,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参赛观,增强社团凝聚力。
以职业大赛的技能为导向,形成以赛促学、以学促赛的新局面,二者相互促进,最终建立一套成熟的学生与技能大赛协同机制。
促使学生生态系统均衡性。大赛中需要使用的设备与产品普遍较贵,学院一般难以承担大量购入或组件多个供学生实习的实训室,而校企合作中企业给学校打造的工作环境也比较有限,无法满足大批量的学生的培养,为了学生发展的长远利益,在教学与大赛中形成生态的平衡,才能促使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最优化,也促使学校走得更远。
因此,在学校能力承受范围之下,打造高新实训室,整体协调时间,让参加大赛的学生和普通学生整合使用,这样,不仅能保证大赛的顺利进行,也能让未参加大赛的学生有机会接触行业先进工作环境与操作设备,为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做好铺垫。
4 工程测量专业中高本贯通培养模式的保障
4.1 党委政府主管指挥
职教人才的培养,要突出党委政府主导是第一位的优势。中职、高职和本科三个阶段的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至少涉及到三个教育单位来实施。三家单位有地域和学段的差异,对学生的关注点不同,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协调。
教育主管部门从招生开始,为三个不同学段的职业教育学校设置相应的招生制度,作为职教三阶段的保障。在学生入学之后,对于职教的课程设置,政府主管部门从课程教材选用,严格把好关责任,守好职教三阶段的课程教材的选用质量。在学生毕业时,对于中职阶段的学生做好升学工作,对于高职学生而言高质量就业和升学并行,对于职教本科学生而言,以高质量就业为主,及时的对接企业合作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兼顾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升学。
4.2 打造高质量的师资
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关乎到学生的高质量发展。总体的设计思路是,校企合作共育师资,中职的师资要基础理论扎实,保障学生成为高水平的测量员,高职的师资要技能水平强,保障学生成为高水平的测量能手,职教本科的师资要理实综合能力强,保障学生成为高水平的测量专家。
为此,中职阶段的教师要重视学生基础理论的学习,适当兼顾技术能力的早期培养,高职阶段的教师要重视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学习,同时,合理拓展学生技术能力的中期培养,职教本科阶段的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另外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在实际工程案例中,创造性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3 倡导校企协同共育
企业的发展需要满足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学校的发展同样需要满足强国战略和地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因此,校企主导协同共育,将是工程测量专业中高本贯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之举。
学历与技能“中、高和本”贯通递进式校企合作推进,同时,科学合理的引入学分银行考核机制,合理化设计育人的周期,加强阶段性考核,积极监测和评估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周期性的做好调整工作。
总之,在整体上:搭建校企协同平台实现共赢,政府充分发挥总体建构职能。
在横向;学历与技能认定之间,构建同级“岗课赛证”互认的“工作坊”——实习地、“课堂包”——校园线上线下课题、“竞技台”——各级技能比赛和“晋级场”——1+x证书。
在纵向:实施课程思政中高本的一体化构建引领——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培育;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中高本一体化的建设——高层次学徒制培养的保障;实施工程测量专业知识递进式建设——高层次学徒制培养的“知识包”。
5 工程测量专业中高本贯通培养的成效
本研究成果形成了示范。在与甘肃省庆阳林业学校合作的高职庆阳职业技术学院,本科院校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性大学中形成示范,并且三所院校多次深入研究,教师获省级以上奖项十多项,立项省级及以上特色课题多个,教学能力大赛取得全省同行业最佳成绩,教师技能大赛代表全省参加国赛。三家院校的教学团队共同参与了职业院校测量的省级赛项。为全省中高本专业衔接实践做出重要的示范作用。
本研究成果预测了走向。近期,甘肃省9部门联合发文,从2024年起,试点遴选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职业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依托相同或相近专业联合开展“3+4”中-本分段衔接贯通培养。前3年注册中职学籍,后4年注册本科院校学籍,学生完成中职阶段培养后,经测试合格后方可转段进入本科院校学习。本课题与9部门文件不谋而合,体现了该课题的研究价值,在于促进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培.闭合水准测量中双仪高法和双面尺法的精度分析[J].内江科技,2022,43(8).
[2] 张培.基于MATLAB的前方交会测量在圆曲线主点测设中的应用研究[J].技术与市场,2022,29(5):87-89.
[3] 张培.楼梯间详图设计中BIM与CAD软件的协同应用研究[J].技术与市场,2020,27(10).
[4] 徐鑫哲.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有效教学开发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23,25(2):33-37.
[5] 黄鹂,于海丰.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思政实践及其启示[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3):87-92.
作者简介:李永锋,男,高级讲师,就职于甘肃省庆阳林业学校;张培,男,讲师,就职于甘肃省庆阳林业学校。
基金项目:2023年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课题(编号:JYJZWGGK-2023B-107);2022年甘肃省职业院校教育改革课题(编号:2022gszyjy-81);2022年甘肃省教育改革示范校项目工程测量专业“中高本”贯通的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信:13032989651

编辑部投稿Q 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